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对我国司法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抚慰受害人的精神创伤,并促使司法机关增强工作责任感,依法行使职权,应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现阶段立法中精神损害司法赔偿缺失给当事人造成的权利缺失,论证中国构建精神损害司法赔偿制度的必要性。认为作为司法赔偿范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损害赔偿是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基本内容,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使得受害人获得的司法赔偿不足以抚慰其精神创伤,中国应当从其范围和标准等方面构建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法经济学视角和法社会学视角对乡规民约进行考察,认为乡规民约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法治社会中,应当由国家法对乡规民约进行整合、引导与制约,促进乡规民约在国家法治框架下的自我完善,加强农村公众对乡规民约等民间社会秩序规则的认识,从而弥补国家法在农村社会适用上的不足,将两者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规制作用调整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康德哲学中,普遍立法理路的内在前提或机理就是共通感。通过共通感,主体内心的私人性价值原则获得了普遍性的升华,反过来主体也由普遍的、抽象的个人变成了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主体人。通过共通感的过渡作用,审美活动中的美的理想的抽象普遍理念在特殊主体那里形成了具有主体特殊性和主观性的美感;而在道德活动中,围绕着道德人格这一目的对主体自身进行反观从而获得的主观感受或者情感就是道德感。本文以共通感为思路,具体分析个体美感和道德感的形成过程,意图找到在审美活动和道德活动中心的统一理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跛足仲裁庭"裁决效力的认定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国际仲裁规则和国内仲裁法规定的剖析,认为要认定"跛足仲裁庭"的裁决效力,首先要看仲裁规则和仲裁协议有没有涉及此情形,如果有明确规定和协议,则依其规定和协议;如果没有,就要进行具体分析,但是逐步对该裁决予以承认和执行是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乡规民约是村民在其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通过对当代新农村建设中乡规民约的分析,给乡规民约合理定位,并探讨乡规民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根据国家法对乡规民约进行整合、引导乡规民约,在国家法治下自我完善,实现国家法与乡规民约价值上的互生互利,以及加强农村公众对乡规民约等民间社会秩序规则的认识等方面,对乡规民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