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法律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核心与基石;然而,易变的社会情势常常置规范与现实于冲突状态并诱发相关情势的适法性危机,面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与社会变革,如何真正实现法律至上?在坚持法的权威性与法的稳定性的同时,如何坚持法的现实性与进步性?如何在现实的法律适应性与法律的社会适应性之间架起一个支点以谋求两者的协调与共进?问题的求解既是个理性的价值选择过程,又不可能超然于现实的利益衡量因素之外  相似文献   
2.
就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而言,以权力制约和权利救济为主旨的司法审查机制具有明显的价值合理性,但是,在制度实践方面,现行司法审查机制的展开却遭遇重重困境,表现为司法设置之体制依附性、司法审查范围之局限性以及审查标准之单一化。重整与完善我国司法审查制度之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彰显和强化司法独立;拓宽司法审查的对象范围,变审查法定原则为审查假定原则;实现司法审查标准的多元化,推行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一项有关经济增长的战略规划,而且是一项关于制度创新与制度推进的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在理念层面,西部大开发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宪法原则的坚持与落实,是对各族共和、全民共和宪政精神的阐述与发展,在实践层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宪政建设,并昭示了当代中国人权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占美柏 《江汉论坛》2004,3(2):123-126
迄今为止的宪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相契合的。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现代宪法向当代宪法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不断流变的历史与现实情境,宪法在价值指向上由坚持个人自由向强调社会平等、制度民主发展,在职能定位上由政治统治、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延伸,在职能模式上由防御型、整合型向回应型推进。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宪法形成的因果链上,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却不是根源性环节,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根源于发生在16—19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运动,是在经济全球化运动诱发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以及观念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之后,以政治对抗、阶级妥协、利益平衡为途径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宪法形成的因果链上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却不是根源性环节 ,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根源于发生在 1 6 - 1 9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运动 ,是在经济全球化运动诱发经济生活、社会结构以及观念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之后 ,以政治对抗、阶级妥协、利益平衡为途径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开放既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又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它以社会结构多元化为前提,以正常、合理的社会流动为标志,以保障个人自由、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宪法的制度创新和观念变革,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同时,由于受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开放的客观需求与当代中国的宪法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对称、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宪法观念、宪法结构、宪法职能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开放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治国观念、治国文献、治国手段三方面考察 ,法家的治国方略应为刑治。然自梁启超以来 ,由于种种原因 ,学界主流一直将法家治国方略概括为法治。这是一种误读。与法家“法治”说的理论相呼应 ,各种改头换面的“法治”理论和实践在近现代中国流行。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之际 ,应对“新权威主义”、“新秩序主义”、“新工具主义”等各种“新法家”思想进行彻底反思 ,认识其不可消解的疏漏和缺陷。  相似文献   
9.
社会开放既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又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它以社会结构多元化为前提,以正常、合理的社会流动为标志.以保障个人自由、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宪法的制度创新和观念变革,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同时,由于受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开放的客观需求与当代中国的宪法发展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对称、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宪法观念、宪法结构、宪法职能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开放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限政府之合法性论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立宪政体的规约下,有限政府是唯一合法存在的政府形态。近现代以来的观念变革首先从认识论上设定了政府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从而证成了政府职能与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同时,近现代以来的政治与法律实践决定了政府在本质上必须是民主政府与法治政府,前者从政治的角度决定了政府行为能力的有限性,后者从法律的角度决定了政府行动领域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