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郭沫若的诗歌都有着至深的影响。郭沫若恰逢“五四”运动那狂飙突进的特殊时期,中外文化的素养在其诗歌创作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因此把现代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贾樟柯将自己的目光落到草根阶层,恒定地关注与记录这一特殊人群的喜怒哀乐。利用符号学的方法将贾樟柯电影进行细化,分解成草根符号加以研究。从而,贯穿贾樟柯电影始终的草根符号群体的电影画像系列,也成就了贾氏风格。贾樟柯电影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始终将草根符号纳入到自己的电影视野之中进行表现与描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抗战剧创作数量急增,精品辈出的同时,也不乏艺术审美水平低下、粗制滥造之作充斥荧屏,这不仅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走入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异途,而且会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为使抗战剧艺术创作把握正确审美方向,避免艺术形象简单化、粗鄙化,一要遵循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法,二要符合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和谐统一的审美要求,三要挖掘并弘扬全民抗战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草根英雄在抗战中的贡献。从而不断深化抗战剧表现民族斗争的广阔艺术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并激励后人不忘历史、牢记教训、革新图强。  相似文献   
4.
万玛才旦是21世纪“藏地新浪潮”电影的执牛耳者,其以作家兼导演双重身份借光影展开民族与世界的对话。观万玛近十部影片,主题聚焦于藏区生活,以启蒙与反启蒙的镜像留白来呈现文化的承递、交融、断裂与反思;视听空间彰显民族性,民族元素由表及里立体糅合,高原景观、藏文化、藏艺术等多向度表达一个“真实”的藏区;镜像格调极具辨识度,象征、简约的构图习惯,互文的阐释方法,重复镜像的虚实消解等显示出万玛的镜像标签,同时作者电影主体性与类型化存在对弈;尝试以民族与世界对话的光影方式介入共同体想象,由个体人情感指向人类共通情感,藉此实现美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