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桢 《社区》2010,(25):46-46
夏天,家属院里的公共厕所臭气熏天,蛆虫肆虐,蚊蝇乱飞。人们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2.
新诗从诞生之初就承担了追寻人性之真、实现个性解放的现代性别意识母题,建立起一系列饱含性别质素的象征体系.此后近百年间,男性诗人和女性诗人在性别文化的诗学建构中对现代性伦理逐步作出一致的价值认同,并从各自的性别视角出发书写生命之维,在并存的对话与交锋中,走向了两性和谐的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3.
"70后"诗歌文本中凝聚了诸多诗人对城市情境采撷、勾勒乃至描绘的共性视线交集,诗人多以当代都市为触媒,探询深藏于城乡文化之间的个体经验。一些诗人以怀念"文化乡土"的姿态,抒写对城市文化经验的不适应感,对其带给现代人的诸多束缚和制约进行揭露与批判;还有一类诗人能够放松心态,将城市视为文化母体和诗意诞生的源泉,在"物欲"和"孤独"的日常性主题中纵情诗意,捕捉凡俗生活中的瞬间心理经验,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最大的文化符号,都市是一场同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盛筵。现代都会语境衍生出的种种消费习俗与生活方式,丰富了新诗拓荒者的话语资源,拓展了他们的诗学经验。城市文化使得新诗有着不同于古典诗歌的全新境遇并且改变了诗人认识世界、感觉世界的基本模式,促进着他们的现代精神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形成。在追求“前卫”与“创新”的诗美过程中,现代诗人逐步确立起都市抒情主体的独立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诗人在当代诗歌中对都市的抒写;认为诗人对城市建筑意象的集中抒情,表现出其自身的精神取向和价值追求;建筑意象既隐含着抒情者的现代强国梦想,同时也牵涉着诗人诸多细微的私密经验,如时间感、道德感、精神存在感等;这些由混凝土搭建而成的城市辨意系统,丰润并完善着诗人的现代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6.
卢桢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65-84+205-206
新时期以来,城市文学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城市文学的现代化叙事在当代文学中产生重要影响。作家深入城市的物态风景与城市人的精神世界,围绕城市现代功能提升、经济体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文化人格塑造等问题展开书写,想象城市和城市人的理想形态,确立了“城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双向互动的叙事路径。“人的现代化”作为城市文学现代化叙事的价值内核,以人在城市中的现代化体验为纽带,彰显城市人精神的多向性特质,探究理想的市民伦理道德。进入新时代,城市文学的现代化叙事追求“诗”与“思”的双重深化,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目标,及时发现、关注新兴社会群体,营造理想的城市人文氛围,厚植城市精神品格,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7.
新诗的百年发展始终与城市文化紧密相关,城市文化是诗歌的重要话语资源,它使得新诗有着不同于古典诗的全新境遇,并且改变了诗人认识世界、感觉世界的基本模式,促进着诗人现代精神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形成.在现代性命题的精神背景下,诗人以文本化的方式对"语词城市"进行着艺术抒写,诗人在追求前卫与创新的诗美过程中,逐步确立起现代都市主体的独立精神形象.  相似文献   
8.
卢桢 《当代老年》2009,(9):25-25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13岁,在本村上初中。那时候,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国民生活条件差,就连吃喝都顾不上,更别说搞娱乐活动了。当时,学校的院里垒了两个水泥乒乓球台,我唯一的文体活动就是打乒乓球了。  相似文献   
9.
在新诗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诸多诗人都将目光聚焦于"孤独"主题,抒写精神主体被都市文明边缘化的隔绝体验,宣泄都市异己的漂泊之感,从而彰显抒情者内在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识。从陈述方式上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部分诗人注重对这一主题进行重新解读,甚至采取后现代的"戏拟"策略,进一步丰富了对它的诠释与言说。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的当代诗歌日益受到都市文化的影响,并在诗美呈现、时空营造和意绪表达上呈现出新的质素。通过诗歌写作,大部分抒情者开始反思都市化造成的人类精神的"异化",流露出带有批判性的现代意绪。同时,在现代都市品格的熏染下,诗人们更为关注城市人当下的生存处境和思维空间,注重日常经验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