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正在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数量有限的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全体学生的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审美的本质特点决定了音乐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帅 《云梦学刊》2020,(2):118-124
韩少功七十年代的写作没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新时期的"伤痕"写作也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1974-1984年是韩少功的"习作期"。从七十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夜宿清江浦》。从酝酿"寻根"、形成风格的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1980年的学潮。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