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错置"范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且区分"思想具体"和"实在主体",为他的"历史科学"划定标准。怀特海批判近代科学"简单定位"的构想也犯有将"思维抽象"错置为"现实具体"的谬误,忽略了抽象的程度涉及的实际存在物,他区分"抽象的对象"与"具体的事件",为我们展现一个复杂的自然系统。怀特海的批判揭示了自然科学对象的抽象本质及其与现实具体的关系,而马克思的批判则更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科学对象的抽象本质及其与作为"实在主体"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一关系,对构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有着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开发新时代的到来,人海关系渐趋紧张,这就要求人类应该深刻反思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人类已经经历了蒙昧时代神话的海洋文化观、古希腊朴素辩证的海洋文化观、古罗马与中世纪宗教神学海洋文化观及近代人海对立的海洋文化观,然而这些对于海洋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构建更为先进的海洋文化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有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理论来源,其主要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摩尔根的人类学、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尤其是在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及费尔巴哈人本学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多重吸收与改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变革了自身的生态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海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进行海洋文化批判性的哲学反思,构建和合文化的海洋哲学,有助于促进海洋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从海洋文化的哲学内涵、海洋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位、海洋文化批判性的哲学反思对于建设海洋文化的意义等方面来阐释海洋文化所产生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论维度,注重人类怎样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改变自然界,它是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体论维度,它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展形式、程度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交织,这二者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不断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透过辩证思维来把握人和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为我们透察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特性寻觅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海洋生态问题的暴露彰显了人类潜在的文化危机,它警醒我们必须积极迎接海洋世纪挑战、为海洋生态文化事业发展寻求新路子。深入探究海洋生态文化,其目的是在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我国海洋生态现代化事业。同时,在借鉴和研究西方生态文化理论时,应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超越。文章从社会角度、经济角度及行政角度探讨了构建海洋生态文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自然、社会以及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思想。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美丽中国梦的践行及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科学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独特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对人来说的先在本原地位决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力而活,说明了自然界对人来说的限定性。人类对人化自然的主体地位,人类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动性。而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物质变换统一于人类的劳动实践。这三个方面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的价值理念即人和自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态文化其实质是关注人与海协同发展的海洋文化,它是海洋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产物,是海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海洋生产方式不断革新的产物,是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海洋生态文化,树立当代正确与和谐的海洋生态观,并指导海洋生态文化的建设,对于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及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怀特海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理论各有侧重:马克思集中探讨社会历史哲学,并立足于人类实践活动来统领人与自然的和谐;怀特海更多地关注自然哲学,通过诉之于审美与价值取向来展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但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怀特海,二者都为人与自然观确立了和谐的价值旨趣,同样地也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恢复有着美的秩序之宇宙和谐,并最后达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关系之和谐,这为当今人类应对生态问题,构建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维范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