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配与斗争叶卫平一些政治家总愿意声称自己是一切社会集团的代言人,认为在私有化这场“天鹅绒般的革命”中,各个社会集团的利益都能得到愉快的满足。其实.当你肯定某个社会集团的经济政治利益时,你就是在否定与这个社会集团相对立的那个社会集...  相似文献   
2.
“画家从心灵中走来”。谁说的?是凡高还是毕加索?其实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泄露了一切艺术的真谛。 许江记得这样的一幕:昏暗的灯光下,他在劣质图纸上素描着石膏像,突然他析断了手中的炭笔,苍白的脸淌下的泪水——那是大梦噩梦年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已近三年,从实施现状看,该法正遭遇着行政性垄断规制不力、国有企业反垄断法适用差别对待等制度化的“瓶颈”.对反垄断法实施机关的种种“不作为”现象的解读,首先应该将其放置到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从文化的角度达成理解.如此,方有可能寻求适当的因应之道,推动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和竞争秩序建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对竞争秩序概念内涵、竞争秩序建构可行性、转型经济竞争秩序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分析发现,发挥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和限制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是实现经济转型和竞争秩序建构的基本要求。出于行政力量和行政性安排在中国过度存在的基本社会现实,中国反垄断立法必须更多地从中国国情而不是西方现成经验中寻找制度的根基,行政垄断规制应当与竞争得以开展的基础制度和环境的确立、经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防止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在列宁主义与同时代革命家的思想的关系史中,再也没有象它同卢森堡思想的关系这样生动曲折、丰富多彩了:他们并肩进行了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考茨基中派主义、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上展开了争论,甚至互相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些争论和批评引起了西方“列宁学”的极大兴趣,也可以说,在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与同时代革命家的思想的关系史的研究中,再也没有象对列宁主义同卢森堡思想的关系这样兴致勃勃了:几乎没有一部西方“列宁学”的著作在研究列宁主义的发展史时不研究卢森堡的思想,不研究他们之  相似文献   
6.
怀着对现代花鸟画的冷漠,笔者步入姚舜熙的个展“实入虚出”,当浏览了他所有的作品之后, 我驻足于“红色系列”前,最初的感动来自于直觉:这是一个勇于向中国画坛单性繁殖的传统挑战的毫无禁忌的画家。说他画的是工笔,却又任性地将大团大团泼墨般的火红揉入画面:说他画的是写意,却又让精致不苟的线描深入每一个细节。不仅如此,他甚至肆无忌惮地摈弃了某些中国画至高无上的教义诸如“留白”之类,而让他所钟爱的色彩尽情泼洒,雄雄浑浑却又清清晰晰,如梦如幻却又真真切切,景象宏大,气势不凡。如幻却又真真切切,景象宏大,气势不凡。 …  相似文献   
7.
作为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商业安排,特许经营与其他纵向协议一样,由于有促进品牌间竞争和抑制品牌内竞争的双重属性从而在反垄断法调整中得以区别对待,其规制规则在整体上趋于缓和.通过对美国反托拉斯法和欧共体竞争法特许经营规制规则的梳理,结合中国<反垄断法>的现行规定,剖析和评价中国特许经营的可能法律适用以及中国现行立法的利弊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 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是列宁指导俄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它不但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且鼓舞苏联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可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开始,理论界却往往把列宁这一思想等同于他在1915至1916年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因而限制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而他的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却包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艾革  相似文献   
9.
制造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对立”一直是西方“列宁学”研究的热点,他们把马克思的自然观归结为“人化自然”,由此制造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同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对立”;认为《哲学笔记》抛弃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在那里主客体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失去了意义;他们又极力论证所谓列宁接近黑格尔辩证法的限度,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始终同马克思主义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不是把列宁主义的历史观贬斥为“经济决定论”,就是歪曲为“唯意志论”,都否认它是唯物史观。本文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评析,认为这种所谓的“对立”,恰恰体现了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丰富多彩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列宁1921年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与1918年提出的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计划本质上是一致的,无所谓“路线改变”;1922年列宁宣布停止退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其基本点就是在新经济政策的轨道上转入对资本主义的进攻;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并没有改变对小生产自发性质的认定,也没有放弃改造小生产的目标,只是调整了改造的方法。所以,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让步与限制、排挤同行,对小生产扶持与引导、改造并举,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