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明末清初之际的陈子龙词之成就,历来评词者本早已注意及之。即如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就曾以为陈词可以上追后主直接唐人,谓“重光后身惟卧子(陈子龙字)足以当之。”又云:“词自南宋之季,几成绝响。元之张仲举(张翥字)稍存比兴。明则卧子直接唐人,为天才。”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也曾称美陈词,谓其“含婀娜于刚健,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说法.伴随晚清之世变,产生了大量史词,委婉曲折地反映出世变的阴影,正是晚清史词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辛弃疾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不仅以其全部心力投注于词之写作,而且其志意与理念在作品中得到了本体之呈现。辛词中之感发,原是由两种互相冲击的力量结合而成的:一种力量是作者内在的“感物之心”,另一种力量是外在环境的“感心之物”。辛词之感发的本质,虽以英雄失志的悲慨为主,然而辛词在风格与内容方面却又表现出多种不同样式与不同层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陆游在宋代诗坛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者,其《剑南诗稿》中所收录的诗歌,共有九千三百馀首之多,在中国的诗史中,是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但他所留传下来的词,却不过仅有一百数十首,只相当于他的诗之数量的百分之一多一点而已,则陆游之未尝专心致力于词之写作可以想见。但却也就正因为他并未曾专心致力于词,而仅是以写诗之馀力为  相似文献   
5.
叶嘉莹教授所撰《灵谿词说》中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诸家者,已刊载于《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四辑“古典文学论丛”中。最近,叶嘉莹教授又从加拿大温哥华城寄来新撰的《词说》论晏殊、欧阳修两家者,兹续刊于本期。  相似文献   
6.
叶嘉莹教授,遵照中加文化交流协定,于一九八三年五月,由加拿大来华,先应复旦大学之聘,赴沪学一星期,于六月初来到成都,与四川大学缪饿教授继续合作,商讨切磋,共撰《灵谿词说》。在成都的两个月中,写成论南唐中主李璟之《词说》九千余字,已交本学报编辑部,于本年度第三期中发表。嗣后,又写成论晏几道词之《词说》,约一万多宁,兹刊载于本期学报中。此外,缪钺教授与叶教授共同商酌,拟定“《灵谿词说》撰写计划”一份,兹亦附载于本篇之末。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主要围绕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展开:“女性语言”是指女性之词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女性之内容情思;“女性书写”则是指女性在从事词之写作时所表现的写作方式与风格。通过对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而赋予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写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彝尊之爱情词的美学特质叶嘉莹早在一年多以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论词学中之困惑与(花间)词之女性叙写及其影响》的长文。在那篇文稿中,我曾就女性形象、女性语言,以及男性作者在女性叙写中所无意流露出来的双性心态,探讨过《花间》词所形成的一种美学特质。以为...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应用上述的理论来简单分析欣赏几首诗歌。先讲陶渊明的《饮酒》之四和《咏贫士》之一。现将原诗抄录如下: 饮酒之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 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 违。  相似文献   
10.
词虽然经历了晚唐五代、两宋的演进,但其反省并不自觉,而是自然而然的。到了清代,词得到了重新认识。清词的整个轨迹,并没有独出异军,另立旗帜,它的演化轨迹和晚唐、两宋的演化轨迹相符合,却并不是重复,而是遵循着这个轨迹有了突破和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清词的发展是在《花间》、两宋词的轨迹上的演化。经过这样的演化,清代词人才真正理解了词这种文学体式的特殊之处何在,从朱彝尊到张惠言,这一轨迹非常清楚。所以,清词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宋人的词发挥有所未尽,而且是因为小词的美感不容易被认识,而清朝的词人不但发现了词的这一种特别的美,而且对这种特别的美开始有了一种美感特质的反省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