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专利是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联系最密切的一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创新程度和创新层次的重要尺度。专利战略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开发出更多的专利,以此增加核心技术储备和经济发展的后劲,增强创新和竞争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鹿城区专利工作善于探索和创新,2006年专利授权量在温州市率先突破1000件,受到国家、省、市专利部门的高度肯定。该区科技局历年来  相似文献   
2.
虚假诉讼案件常常以调解方式结案,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中恶意串通达成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调解协议,既有损司法公正又浪费司法资源。出于维护司法秩序、弥补案外人收集证据能力不足和震慑恶意调解当事人的需要,应对虚假诉讼中的恶意调解应重点发挥检察机关检察监督权的作用,建立检察机关应对恶意调解的体系性制度。检察机关可以从关注对恶意调解案件的识别、合理利用违法行为调查权、充分发挥检查监督手段的作用以及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四个方面对恶意调解问题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3.
叶小丽 《职业》2013,(24):120-121
笔者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兼顾了过程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并将企业的考核指标纳入进来。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形成中的权利”越来越多地被诉至法院。出于法官自身安全性的考虑,法院多将其因“法无明文规定”而拒绝受理或暂缓受理。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法院应以诉的利益之有无为标准决定对“形成中的权利”是否受理。在方法上,应运用法解释学、权利分层理论以及违法性判断来确定具体的“形成中的权利”是否具有实体法依据;在制度上,应建立有效的案例指导制度来指导司法审判实践和统一司法审判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