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高校讲坛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效果如何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高校德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割断了知识与行为的联系,导致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脱节的现象.因此,由传统的讲坛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成为高校德育走向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的”被就业”到2010年自主创业热潮的再兴起,折射出毕业生就业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指出提高就业主体的就业能力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省8个城市的2426名未成年人进行价值观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呈现出不稳定性、跟风性、阶段性、矛盾性、差异性的特点,其发展趋于多元化、现代化和被动化.  相似文献   
4.
从接受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突破与转换。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关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等核心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者"向"接受者",从"灌输论"向"接受论"的转变,无疑具有理论借鉴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人格是以一定的生理特征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中介,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的相对稳定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的统一体,其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渐进过程.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期,其人格发展表现出自主性、过渡性、实践性等特点.青年期是个体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遵循青年人格发展与教育规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跨越道德与知识的鸿沟--关于高校德育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德育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存在着智育至上的功利化倾向,导致高校德育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客观上存在着重(道德)知识传授,轻道德行为实践的倾向,导致“知”与“行”相脱节。转变教育观念,倡导德育改革,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是走出高校德育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古希腊伟大的伦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关道德教育论述的分析,直面现代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富有意义的启示,并且把它们付诸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即开辟第二课堂,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