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过去时间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研究过去时间洞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过去时间洞察力概念界定和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维度结构的初步构想: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一个3维度(过去时间认知、过去情绪体验、过去行动)、11因素(过去时间价值评价、过去时间压力评价、过去时间管理评价、沉湎过去、反思过去、正面过去、负面过去、行动目标性、行动计划性、行动守时性、目标合适性)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初步构建了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该研究所构建的时间洞察力结构比较合理,可以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包含相应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个体的时间认知取决于包含人格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已有研究不能有效地考察不同性格类型的被试在时距估计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75名A/B型性格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估计法与产生法探讨了A/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估计法3种时距长度条件下,A型者比B型者估计的时间更长,差异达到边缘显著;(2)在产生法2种时距长度条件下,性别与性格类型的交互作用呈边缘显著,A型女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B型男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3)在被试可以自由操纵的休息时间环节上,A型性格者的休息时间显著长于B型性格者。表明A/B型性格特征对时距估计具有影响,而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影响的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访谈与情景设置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反馈和归因对诚信态度的影响。在情景设置问卷中操作诚信行为的反馈和归因,将反馈划分为奖励和惩罚,将归因划分为诚信归因及非诚信归因,考察其对诚信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动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反馈和归因在诚信态度的情感成分和行动成分上交互作用显著,奖励及诚...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间洞察力问卷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结构进行深入探讨。在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同时,参考已有的理论,提出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维度结构。据此编制了青少年时间洞察力问卷,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由3个维度、13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过去情绪体验对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情绪体验是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基本维度之一,指个体在过去时间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过去(或过去时间)所持有的一种独特的态度和主观的情感体验.本实验以18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混合设计考察了过去情绪体验对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正面情绪体验者倾向于高自尊,过去负面情绪体验者倾向于低自尊.对于高自尊词的回忆量,正面情绪组显著高于负面情绪组;对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正面情绪组显著低于负面情绪组.在正面情绪组,高自尊词的回忆量显著高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在负面情绪组,高自尊词的回忆量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个体差异变量和构建心理时间的基本维度,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上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纵观时间洞察力的研究历程,对其概念界定逐渐趋于综合性和多维性,既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又包含认知、情绪和行动内容。在理论模型方面,时间洞察力的五因素模型、平衡的时间洞察力和先验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等观点在国外较为流行;国内也对时间洞察力、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模型。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基于ZTPI区分时间洞察力的类型,并探究不同类型在相关心理变量上的差异。对1264名大学生施测《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TPI)中文版,在检验量表信效度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形成五个类型:消极、冲动寻求、未来取向、平衡和宿命。宿命、未来取向、冲动寻求人数各占27.8%,27.2%和25.9%。未来取向和平衡类型在自尊、自我概念清晰度、人格特质、冲动性、网络成瘾和生活满意度上优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于国外研究结果,虽然平衡类型是最优结果,但对中国大学生而言,未来取向在某些心理变量上优于平衡类型。  相似文献   
9.
过去定向者认知加工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间定向是个人行为和思想所偏好的方向,主要指向过去的客体和事件.本实验以14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高过去定向组,低过去定向组)×2(自我参照,他人参照)×2(消极的过去信息,积极的过去信息)混合设计考察了过去定向者认知加工的特点.结果表明:高过去定向的个体对有关自我的过去信息加工深度深,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并倾向于优先加工与自我有关的消极信息.过去定向者的认知加工具有类似自我图式的性质.对产生该效应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时间和社会认知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了全国范围内16个省份和自治区的二三线城市常住居民2 827人,探究过去时间洞察力、幸福感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信心的关系。研究表明:(1)过去消极对社会信心有负向预测作用;过去积极对社会信心有正向预测作用。(2)幸福感在过去时间洞察力(过去消极和过去积极)和社会信心之间起中介作用。(3)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过去消极和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过去积极和社会信心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提升公众幸福感和增进社会信心提供了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