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再论古典戏曲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答安葵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葵先生著文批评本文作者的戏曲研究“距实践太远”,两人的区别确实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的“距离”上。安葵一方面不能把研究上升到思辨的高度,其“理论”平庸地依附于“实践”,缺乏学术品格;一方面还服从政治实用主义的要求,把“弘扬”(民族文化)放在“求真”之上,缺乏与其研究对象的必要距离。其实,中国古典戏曲虽然曾经和欧洲古典戏剧一样是文学本质的戏剧,但前者始终是以“语言”描绘人物的艺术,而后者则始终是“情节”构建的艺术,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戏曲最终嬗变成为表演本质的戏剧的道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