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白鹿原》的性文化意蕴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吕美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着中华文化的批判和文化价值系统的重构之双重任务。面对着中西文化交汇和古今文化位变的“合力”所造成的心理震荡和精神困扰这些严·27·峻的历史符咒,我们从性文化意义解构...  相似文献   
3.
姜夔青年时代在合肥,曾眷恋过一位不仅姿色妹丽,而且能弹奏弦乐的少女。“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醉吟商小品》),表明这个少女曾以善弹琵琶的妙手,拨弄过姜夔爱慕的心弦,使他为之倾倒与之共鸣。以后,在离别的岁月里,姜夔曾经写过  相似文献   
4.
“云雨”与“合气”的宗教(神话) 原型及其诗歌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雨”.作为中国古代性关系的隐语,从宋玉赋中提出“巫山云雨”后,大量地出现于古代诗词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忽视了“合气”也是一个古代性关系的隐语。而且两者的性质与目的完全不同。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主干造成的。“云雨”与“合气”作为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论李白乐府《杨叛儿》与“女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既沉浸于道家的终极关怀,又迷恋干道教的宗教狂热。诗句"双烟一气凌紫霞"这一具有活跃的神话因子的话语,隐蕴着丰盈的道学精神、"弄紫霞"中的非功利性的性观念,是"女神崇拜"在潜心理中不自觉的流露,是道教神灵世界的"高峰体验"。"巫山云雨"和"双烟一气"作为男女交的两个话语,从属于道家和儒家的不同文化语境。前者生发于男性"生殖崇拜"观念,是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对应物象;后者是女神崇拜在男性灵魂里的历史折射和透视,它闪烁着男女平等互爱意识的光与色。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先生在“文学的基本知识”一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文中,全面的、系统的提出了他对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些看法。在这些文章中,他化了不少篇幅,讲了些众所周知的正面道理,但在那些重要的关键问题的论述中,我们却明显的看到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错误论点,来贬低、曲解、否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从而企图达到抹杀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诗人,也是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平淡”诗论的首倡者和实践者,影响深远。但过去我们对他研究不够,特别是对其“平淡”诗论的认识,曾经产生误解。笔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进行再探讨,再评价,以求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高尔基曾经在他和他的孩子合影上,题着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高尔基和他的作品。”这使我们想到:作品——作家的“孩子”。这句深蕴哲理的题辞,耐人寻味地表达了高尔基洞察艺术规律的真知灼见。一些天才的作家,通过自己心灵的哺育,再创造了许多类似自己“孩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活在我们每个人形象体验的审美世界之中。莎士比亚曾被人们尊称为人世间的第二造物主,高尔基也称赞列夫·  相似文献   
9.
红色美感的性审美文化意蕴──对现代主义服饰文化思潮的反思吕美生当代审美文化已经愈来愈走向大众化的日常生活,乃至人体自身之中。它具体展现着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生存利益和生活方式,展现着人对自身历史的当代性要求。于是“美学成为生活的唯一证明”。(丹尼尔·贝尔...  相似文献   
10.
方东树《昭昧詹言》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清一代的桐城派,不仅是文派,也是诗派。钱钟书在其《谈艺录》中,曾专列“桐城诗派”一条,并对该派的重要作家以及流派嬗变,做了简明扼要的价值评述。郭绍虞也指出:“古文义法之谈原是桐城始补祖方望溪的主张,此谈初立,本极简单;其后经刘海峰为之推阐而使之具体化,再经姚惜抱为之补充而使之抽象化,于是到方东树再加以综合而集其大成!”由此可知方东树在桐城派中的地位,而其”综合而集大成”的业绩,就具体体现在其桐城派诗话代表作《昭昧詹言》上。方东树在论述桐城三祖鼎足而立之态势时云:“愚尝论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