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组织《<孟子>二章》教学,要注意特点。《<孟子>二章》有三个特点:善辩;内容分别与性善论和民贵君轻的思想有联系;语言活泼、生动,善于运用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中心思想,运用虚词具有典范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特点,不能要求作全面的讲解和分析。有的,只要求在分析文章内容的时候,简单地提一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讲到《鱼我所欲也》章的“是心也,人皆有之”的时候,只要说明它与孟子的性善论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是一致的就可以了;再例如,讲到“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的时候,能说明它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是一致的就行了。有的,只要求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或比较复习就可以了,例如,讲文章的虚词运用就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蒋孔阳先生在今年三月间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所召开的座谈会上,曾不止一次地提出:在文学艺术中存在着一种毫无政治倾向,只是供人消遣供人娱乐的一种文学。因为“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们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人民群众需要看炼钢的作品,也需要看炼钢以外的‘游公园’之类的作品。应当给‘游公园’文学以一定的地位等等。”他并且认为:提出这个问题,可以“使今天创作题材更广阔一些,可以使人们读了精神更饱满、情绪更愉快一些。”从蒋先生最近所发表的这些见解中可以看出,蒋先生对于近几年来所发表的对文艺问题的看法,有了重要的发展。要与蒋先生展开若干文艺问题上的争辩,必须联系将先生近几年来在一系列论著中所发表的文艺见解。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提倡幽默,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文体改革的继续;二是人生态度的表明。在20年代和30年代,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林语堂在1924年开始提倡幽默,意在对五四文学革命的文体改革作进一步推动,积极意义较多;而30年代再度鼓吹幽默,乃是提倡一种冷静、超远、旁观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尖锐的时刻,有较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与美学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和生态美学,都是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恶果充分显露之后发展起来的。虽然亡羊补牢已经显得晚了,但还不失为一种补救的方法。生态美学应该有自己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至少,它应该从生态学中独立出来,而且与传统美学有所区别。要发展生态美学,首先要调整好美学生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学在我国虽然是一门显学,但却受到严重的干扰,美学生态遭到破坏。50年代的美学讨论有明显的政策导向,局限于主观客观的争论,严重地脱离审美现实;80年代以后的美学研究,又转向为评职称和建立学科点等功利性目的服务,是另一种异化。既然我们已看到弊病所在,在方法论上就应该跳出主客观二分法的局限,把视野放得开阔些。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可以借鉴。它不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还把人体看作是天体的一部分,从天体对人体的影响中考虑保健和治疗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1962年的"大连会议"是调整政策的产物。但当时政策的调整只是经济困难时期暂时的退却,并非要从根本上改弦更张,所以会议所提出的"现实主义深化"论和"写中间人物"论必然要受到批判。但1949年以来历次文艺批判中所否定的东西,却正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成果,所以那时的文艺路线离"五四"精神愈来愈远。批判了"现实主义深化"论和"写真实"论,就发展了虚假的浪漫主义,文艺作品不再按照现实生活本来的面貌来描写,而是根据政治需要来编排;否定了"写中间人物"论所强调的性格描写的复杂性,就发展出以塑造高大的英雄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论,并衍生出"三突出"创作原则。这些貌似激进的理论,其实是文艺上的复古主义,使得中国文艺远离现代性而大踏步地倒退。  相似文献   
6.
文学研究会主张"艺术为人生",首先是指艺术要表现人生,其次还指艺术要起到唤醒民众激励人心的作用。在创作方法上则倾向于现实主义。提倡客观描写,实地观察,还强调作家的主观修养、精神力量和"浓厚的感情"。与为人生的艺术相一致的是他们译介工作,主张多译能帮助读者认识人生的作品,又特别注重俄国和东北欧被损害民族的作品。在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上,他们相继提出了平民文学、民众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第一节再现论和表现论古往今来,对于文艺本质问题的见解,真是众说纷纭。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论、表现论两派。再现论认为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表现论认为文艺是作家心灵的表现,两派的见解有根本上的不同。一、再现论再现论起源很早,最有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他在《诗学》里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一、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对于文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对它估价很高,以为它作用很大,有些人却把它说得一钱不值。例如,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的说法就截然相反。曹丕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在我国一向不大发达,有一段时期,甚至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学说加以讨伐。结果,不但影响了某些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且还助长了对于人的工作的简单化倾向。其实,以改造旧社会、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应该以活生生的人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而不能把原则当作教条看待,拒绝对于人心的研究,更不能以贯彻某种权力意志为终极目的,而不管人的实际情况如何。可惜在我们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礼教的统治,那种抹煞人的存在价值,无视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做法,倒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庄子·田子方》篇中就记载着楚人温伯雪子对于鲁人的指责:“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经过汉代的“独尊儒术”、宋明的理学熏陶,所谓礼义,不断得到强化,对于人心就愈来愈不了  相似文献   
10.
《随感录三十八》——鲁迅提出要区别两种自大,这很有必要。因为“个人的自大”与“合群的爱国的自大”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独异,大抵有几分天才,能提出新思想,发动各种改革运动;而后者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天才的宣战。他们自己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把这“爱国”拿来作影子,蹲在这影子里张目摇舌,靠多数取胜,而且生出一种卑劣心理。可惜中国多的是后一种人,他们没有新思想,缺乏创造性,不敢持独异的见解,只会随众聒噪,“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聚众滋事,固是此种心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