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提出了"言即行"的语言意义观。在此理论基础上,文章提出应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汉语自然真实会话为语料来源,对执行言语行为的语言及副语言手段、交际者识别言语行为的途径、对言语行为做出回应的方式以及语法结构与言语行为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从语言结构层面和社会层面对言语行为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对交际者有关言语行为使用的交际能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对日常会话的有序性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语用学研究的社会心理视角。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对语言产出过程和语言理解过程的社会心理研究。前者主要解决个体心理及社会心理与语言使用的协作性、顺应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个体心理及社会心理与认知语境、显义和隐义、语用推理之间的关系问题。文章的主旨在于为社会心理学和语用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个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汉语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顺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预设作为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逻辑学和语言学。文章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在汉语广告语篇中广告者选择使用语用预设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最后得出汉语广告语篇中广告者对语用预设的选择和使用是与交际双方尤其是广告受众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亲子互动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社会学视角,缺乏对互动本身在微观细节上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窥探儿童社会化的过程,研究以四个家庭的日常亲子互动为语料,从多模态会话分析视角对儿童发起的指令性行为序列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包括儿童如何发起指令、父母如何回应以及双方在交际过程中观照的因素。研究发现儿童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推断其指令被服从的可能性,并据此选择相应的话轮设计;而父母回应儿童的指令时则会观照不同层面的社会规范,甚至会做出看似矛盾实则协调的、多模态的交叉式优先回应。此外,研究发现表明,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并非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同父母一道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