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所谓价值,从哲学的角度讲,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换言之,也就是客体的功能和属性对主体的有用性和有益性。诉讼法的价值是指诉讼法这一客体对作为主体的个人、集团、阶级、社会和国家的积极有益作用。这种积极有益的作用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可能是工具性的,也可能是自身所固有的。诉讼法的价值问题是近几年来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诉讼法价值的各种学说形形色色,大别之有两种:程序工具主义与程序本位主义。程序工具主义只承认诉讼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施实体法,诉讼法只有借助实体法的实施才能体现…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是国际国内矛盾冲突和孙中山本人文化素养相结合的产物 ,是为解决本国政治权威危机 ,创建驾驭欧美之上的新型良善政制而创造出来的。该学理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与基石 ,其基本内涵包括 :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万能、以权驭能和九权平衡四项原则 ,全方位体现了中西政治文化共同尊崇的宪法基本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市场上股票发行"圈钱"困局积弊已久,价值目标的失偏导致市场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出现偏差,市场建设和监管执法未能真正遵循市场规律和法治精神,造成股票发行体制在"圈钱"的困局中越陷越深,至今困扰着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体系层次的缺陷、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滞后以及上市资源的稀缺等原因造成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格局是"圈钱"困局最根本的体制性因素。探寻"圈钱市"的破局之道,必须要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为龙头,以完善公司治理为抓手,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重点,以投资者保护为目标,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法制。  相似文献   
4.
吴国舫 《学术探索》2002,7(1):59-63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的首要学理渊源是近代欧美的宪法学说。循着公共权力的来源、配置、运行以及政府职能演进的逻辑 ,本文从公共权力的来源与归属原理、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行原理、政党政治理论和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演进趋势四个层面 ,探索和分析了孙中山规扶欧美宪法学说的理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