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多年来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想切实的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本文浅谈了我国现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现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把建设工程管理好了,提出了工程质量法规建设,业主的质量管理主导作用。政府的质量监管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建设市场。  相似文献   
2.
知识的确证问题是西方知识论的核心问题。罗蒂认为知识的确证是一种社会现象。罗蒂的知识确证观,与他反思、比较两种不同的确证范式和思路紧密相关。罗蒂断定传统确证观混淆了知识主张的确证和因果性说明,而这种混淆之所以发生,就在于以视觉隐喻作为解决知识确证问题的预设。罗蒂认为,实用主义提出了一条可取代传统确证观的更合理的知识确证的新思路。这一思路把知识看作是经由主体间讨论或对话而被确证的真信念。罗蒂关于知识确证的主张,是摒弃传统确证观,推崇这种知识确证新思路的引申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地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都在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贫困地区更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把扩大劳务输出当作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  一、劳务输出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对一般农村地区而言,劳务输出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劳务输出是贫困地区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贫困地区大都人多地少。我省10个国定贫困县,人均旱涝保收农田只有0.33亩,比全省平均水平少0.24亩,其中桑植县只有0.2亩,仅相当全省平均水平的1…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考察了现代性批判的历史,认为黑格尔和尼采代表着现代性批判的两种不同传统,黑格尔代表理性的批判的传统,尼采代表非理性的批判的传统;后现代理论继承尼采非理性的批判的传统,对现代性作了不符合实际的全盘否定。通过历史考察,把握现代性批判不同传统的基本倾向,进而重建现代性批判的理性传统,是哈贝马斯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把理性看作现代性的基础,但理性在发展中发生了扭曲,使现代性产生了难题。为了寻找解决现代性难题的途径,哈贝马斯考察了西方近200年来现代性批判的两种传统,认为以往哲学家们之所以未能解决难题,是因为他们的思路局限在意识哲学范式内。他分析了在意识哲学范式内无法解决难题的原因,认为意识哲学的范式已经枯竭,解决难题必须拒斥意识哲学,重建现代性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拒绝基础主义是罗蒂哲学的一个主要特征。罗蒂把实用主义和作为西方传统主流哲学的基础主义看作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坚持并希望扩展实用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他认为,当代西方哲学发展和演变的趋势,是向实用主义的思想和观点靠近。这在学理上证明了基础主义是站不住的。实用主义在哲学取向上以政治问题替代认识论问题,实现了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它拒绝寻求基础,包含着对于社会民主政治与哲学思考之间关系的认识。罗蒂对基础主义的拒绝,也是与他的政治信念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正>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将这一问题推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一、休谟对康德的启发 休谟对康德的启发集中表现在康德的如下自述中:“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波普曾长期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下简称《批判》和《导论》),按波普的看法,他在形成自己哲学思想过程中,从“猜想一反驳”的初步构想的形成和后来以批判维也纳学派的形式正式提出自己的思想,都与康德哲学思想的某些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说来,表现为他对康德哲学的利用与修正。本文拟对此作一阐发。一、“猜想一反驳”的初步构想与康德哲学关系波普曾把自己思想和康德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猜想一反驳”的初步构想。波普在1919年底得出分界问题的基本答案后,继续进一步思考科学方法论的其他问题。1921—1926年间,他特别关注知识形成理论。在当木工学徒期间(22—24年),他形成了如下(?)法:知识的形成有教条阶段和批判阶段。教条阶段是某种期望、某种行为规律在其中形成,从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列宁关于范畴的认识功能的思想──对康德的批判与超越吴开明通常认为,列宁的反映论着重强调的是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忽视了认识的主体性。实际上,认识主体性问题并没有落在列宁的视野之外。如果只看到列宁思想的一个方面,就忽略了列宁思想的丰富性。本文仅就列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