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文论,只有片言;两汉以后,碎语以外,尚有专篇,但都限于一文、一书、一体的评议.唯独曹丕的《典论、论文》,品藻建安七子的短长,能自树立,内容由狭而广,殆为原始的文学概论,出现文论发展的新起点,影响最为深远.再到西晋,皇室不靖,争夺相杀,名士少全;重以诗人"稍入轻绮,力柔于建安"①.于是知几之士,有逃而逃,或咀嚼文义,假论文以寄心.象陆云的《与兄平原书》既诠叙前哲、时贤的文章得失;傅玄的《七谟序》,左思  相似文献   
2.
注书之难,人所共知。号称博闻的薛综、应劭注《西京赋》和《周礼》都有谬讹;以强识见称的李善注《文选》,曾有初注,再注以至五注,仍须后人补正。何况《文心》,体大思精,注释自非易事。《宋史·艺文志》著录辛氏《文心注》早已失传。明代梅子庚对《文心》的疏证,的  相似文献   
3.
马宏山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发表《论<文心雕龙>的纲》一文,其中的许多新观点。我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我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马宏山同志还在《文史哲》1979年第1期上发表《<文心雕龙·辨骚>质疑》,又在《哲学研究》1979年第7期上发表《<文心雕龙>之‘道’辨》,有些观点,与《论<文心雕龙>的纲》一致。本文间或征引此两文语,一同评论。“本乎道”《文心》的第一篇《原道》,是论“本乎道”的专篇。“原道”,即“原于道”。“原”字后省略介词“于”。《经传释词》:“于,犹乎也”。《淮南子·原道训》高诱注说:“原,本也”。所以“原道”犹云“本乎道”。是说作文要以“道”  相似文献   
4.
<正> 刘勰作《文心雕龙》,自称“文心”是“言为文之用心”。我拟仿作《学心》,以言为学之用心,为的是总结个人怎样开动脑筋,进行学习的点滴经验。目前,由于教学、科研任务均重,尚未能着笔。姑先写出提纲,以供同志们参考。一、崇德梁元帝《金楼子序》;“曹子桓云:立德著书,可以不朽。”古人称人有君子、小人,而这两类人的区分,乃以德为标准。所以有德则为君子,无德则为小人。孔门施教,德行第一。南朝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也以德行居首。人不重德,将不齿于人。春秋孔子讲“崇德、辨惑”(《论语·颜渊》)。《周易》的《乾文言》讲进德修业。叔孙豹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三人论述的共同点是叫人从德做起。他们或言二事,或称三行,都非平列,而实因果相关,是说只有“崇德”,才能“辨  相似文献   
5.
先秦文论,只有片言;两汉以后,碎语以外,尚有专篇,但都限於一文、一书、一体的评议。唯独曹丕的《典论、论文》,品藻建安七子的短长,能自树立,内容由狭而广,殆为原始的文学概论,出现文论发展的新起点,影响最为深远。再到西晋,皇室不靖,争夺相杀,名士少全;重以诗人“稍入轻绮,力柔於建安”。於是知几之士,有逃而逃,或咀嚼文义,假论文以寄心。象陆云的《与兄平原书》既诠叙前哲、时贤的文章得失;傅玄的《七谟序》,左思的《三都赋序》,也考镜诗赋原流崇卑。至於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更说解文体的名义法度,结合实际,语不虚设,然而完整无缺,师范《论文》,扩而充之,以达文论高峰者则为《文赋》,  相似文献   
6.
前言刘勰——是南朝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可是解放以来,很少同志对他的文学批评作深入的研究。其实,象他的巨著文心雕龙,的确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宝贵遗产。作者近十年来,在同志们的鼓舞下,曾作文心雕龙新解一书。本文只是拙作结语的一部分,着重介绍刘勰文学批评中几个最富有现实意义的论点与主张,希望能引超同志们的注意与探讨。又本文所引刘勰的话,均出自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兴起的“诸子”,主要是一些“辨雕万物,智周宇宙”, “英才特达”的“大夫、君子”,他们“炳晃垂文”(《文心雕龙·诸子》),企图“以此驰说,联合诸侯”(《汉书·艺文志》),发挥事业,有所作为。司马迁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以庄子附于老子之后,原因是庄子思想的“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至若法家韩非与老子合传,也由于他的某种观念“原于《道德》之意”;这就暗示“诸子”尽管生不同时,论述自成体统,并不意味彼此认识毫无关系。班固心知此意,以为“诸子”之“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同上)。因此,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便以《老》《庄》殿于儒家经典,隐寓儒、道思想的交流,而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实为“孔师”(《文心雕龙、诸子》),决不是偶然的。不难想象,“诸子”或择取足以充实己见的他家之说,势必存在异、同,《周易》的《暌卦》肯定百物“以同而异”,确不可拔,学者严加区分,方能“辨是与非”(《系辞》)。魏、晋老、庄学兴,而留意二氏之异、同者盖寡,本文将从事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周易》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年仍然努力学《易》的孔子,他在暗引《易·恒·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两语以后,讲了一句极为准确的话:“不占而已矣。”①孙卿同然一词:“善为《易》者不占。”②治《易》不为占卜,而在领会其中的哲理。  相似文献   
9.
南齐刘勰著作的《文心雕龙》(以下称《文心》)和萧梁昭明太子编篡的《文选》,具有互相印证、补充、修正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称为姊妹书,是完全正确的。刘勰在《文心》里用自己的观点评议先秦、两汉、魏、晋、南朝的文学,有的放矢,语无虚设,由于他博闻强识,联系的典籍非常多,不少已经残佚,可在《文选》里发现一些,比如  相似文献   
10.
吴林伯先生从事《文心雕龙》研究多年,撰义疏百万余言,本文为其中之一篇。吴先生所作《序志》义疏,颇有精义,不仅旁征博引于前人,而且溶自己灼见于其间;既缕析刘勰著述之用意,又指出其思想之短长,这对理解、研究《文心雕龙》是会有助益的。因原文较长,故断全篇为上、下,分两次刊出。本期所载为前九节,后九节下期续完。为阅读方便,《序志》原文亦随义疏列在各节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