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实而紧迫的前沿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呼唤科学有效的实效测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需要加强实效测评标准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测评标准的建构能够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一般是指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并需帮助和引导的正在求学的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教育基本要素、指向中心、内在动力和影响整体面貌的教育地位,具有教育活动的咨询与参与、教育者情感寄托与回应、教育内容建构与认同和教育实效体现与追求的教育价值.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加深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转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德育实效的讨论多半都是集中于表层视域。不论是德育实效的目标观,还是德育实效的功能观或德育实效的价值观,都没有揭示德育实效的本质内涵。德育实效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教育对象认同接受教育内容要求的现实状况。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人的品德素质测评体系和检验德育实效的宏观标准,都无法实现对德育实效的有效测评。德育实效测评的出路在于把教育内容要求抽象概括为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维度,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效测评标准。  相似文献   
4.
信仰问题是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信仰的形成包括社会历史过程和个体实现过程。迄今为止的信仰表现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理性信仰、科学信仰的历史演化趋势。信仰的个体发生总体上经历符号模仿阶段、模糊懵懂阶段、自我觉醒阶段、自觉确证阶段、调整完善阶段。当代中国的信仰教育应基于信仰发展的历史趋势,把握人们的实际信仰状况,将教育融入个体信仰的形成过程,采取情理交融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立意高远、博大精深,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新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引。本刊特推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研究,就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重要地位、文化哲学意义等等议题展开笔谈,以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积极作用。学者方世南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新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者王海稳和徐福祥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纾解全球文化冲突与矛盾的有效良方,也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指引,还是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建构哲学命题的集中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哲学意义。学者曹峰旗则从宽容维度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宽容理念和鲜明的宽容精神,了解其中蕴含的宽容精神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和世界意义。学者王志刚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所蕴含的文化安全的价值旨趣,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德育实效实质上是教育内容要求被教育对象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现实状况。当前,我国虽有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但这种评价模式注重德育实践整体的系统性评估,是从教育目标要求而非教育内容要求角度来确定评估指标;虽有品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但其是对品德素质现状的评估而不是对德育实效的直接考评;虽有检验德育实效的宏观标准,但其抽象宏观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当代德育实效测评的发展取向应是根据教育内容要求建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实效测评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涵和范围、功能和类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成果.无论是理论建设的需要,还是实践发展的诉求,以及评估现实的改善,都迫切要求我们对评估基本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德育存在形式的大学生问题教育需要理性规约。高校德育的基本矛盾和实效追求蕴涵着大学生问题教育的形态,对大学生问题进行专门教育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学生问题教育必须把握两类不同性质的大学生问题,必须把握大学生问题的年级呈现和个体差异。大学生问题教育必须以把握到的大学生问题为基点并遵循大学生问题解决逻辑,探寻对大学生问题解决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传统划分中的主体和介体需要重新确证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是认同并掌握特定教育内容的教育者。教育内容不是介体,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具备教育主体资格的内在要素和必要构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呈现介体特性既是教育内容回归主体的诉求,也是教育介体自身建构和完善的呼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介体重新解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