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埤雅》以声符释义贯穿全书,偶有穿凿附会之处。书中广泛运用声训之法,力求阐释事物命名之意,对声训推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2.
<正> 《百喻经》是一部佛学著作,全称《百句譬喻经》,古印度僧伽斯那从《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摘录譬喻事类辑集而成.南朝萧齐永明年间,由懂得汉文的印度法师求那毗地译成汉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余年.《百喻经》用寓言故事来宣扬佛法教义,寓意深刻,趣味隽永,语言通俗而生动,不但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同时,对我们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汉语,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历来为语言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凯旋归来”一语,在当代文学作品、一般文章、标语口号中已普遍使用.根据语言“约定俗成”的原则,这样使用,并非不可.但在一部分人,尤其是语文学界一部分具有汉语词汇知识的人看来,“凯旋归来”在语意上犯了重复的毛病.理由是;“凯旋”本来就是“胜利归来”之意,再加“归来”,岂不重复?惟其如此,才有一九八二年全国统一命题的电大语文试卷以“凯旋归来”为例的解错题.这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 古汉语中,介词“以”或“用”和疑问代词“何”组成介宾词组,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构成“OPVO”句式(S_1),表示行为的根据或方式,这在先秦典籍中没有例外.如:子何以知之?(左襄32年)何以报德?(论语·宪问)何以待之?(孟子·梁惠王下)何用见其是齐侯也?(谷僖1年)  相似文献   
5.
论假借音转     
文字假借的必然性决定了假借音转的必然性.假借音转包括"音类比方"、"取譬相成"、"音近义通"、"音随义转"四种类型.假借音转的产生,除了语音上相近这一因素外,还与文字在发展使用过程中的形义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一、亦声字的性质和范围所谓亦声字,是指汉字合体字中主要以声符表义的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所定亦声字,往往以“从某从某,某亦声”的形式来说解形体.如:“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这些字历  相似文献   
7.
盘瓠神话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盘瓠的传说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后干宝收入《搜神记》,范晔则作为正史收入《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三者所述基本一致,其主要内容有:1、远古高辛王宫内一老妇耳内出一物如茧,化为一头五彩犬,因以瓠盛之,以盘覆之,故曰盘瓠。2、在部落间的战争中,盘瓠有功于高辛王,王妻以公主。3、盘瓠和公主结合,生下一族后代,是为武陵蛮,或曰  相似文献   
8.
吴泽顺 《民族论坛》2007,(10):48-49
<正>茅屋秋风,雨脚如麻,似铁老被,永夜悲语,是杜甫诗中常见的意象。悲苦的生活经历,拉近了诗人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发而为诗,故能以一己之悲体察苍生之苦,进而为天下冻馁的寒士怆然歌哭,其诗风也因而显博大深沉,苍凉悲壮。杜甫因此被后人尊为诗圣,得到上自封建帝王,下及平民百姓的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9.
吴泽顺 《云梦学刊》2006,27(3):136-138
方言区划所涉及的语言文化现象十分复杂,如果仅仅依据某一语音特征,往往会导致逻辑上的悖论:同一个方言区的人无法通话。由于华容地处西南官话、湘方言和赣方言三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华容话也就先后受到这三种方言的侵蚀和影响,但它既不同于湘方言和赣方言,也不完全同于西南官话,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若全面比较,西南官话的特征较多,应归属于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0.
黄生训诂学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生,字扶益,别号白山,生于明天启王成年,徽州教县人,与后之妻源江永、休宁戴震皆为徽州同乡。黄生毕生致力于汉学,著述颇丰,《徽州府志)载黄生文稿十八卷,另有“三礼”、“三传”和杜诗方面的撰述,但均已散佚,唯《字估》、《义府》二书,燕族从孙黄承育刊印,而流传至今。《宇治)和《义府》,极务提倡比堪文字、以音求义等训估理论和方法,对清代学者特别是乾嘉学派中人如戴震、王念孙、王引之等人产生过直接影响,训信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字祛》一书日:“于六书多所发明,每字皆有新义,而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