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
拙文《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究竟是否存在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在《重庆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以后,几位同志提出了几点不同意见。现一并扼要答复如下。 (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周建明同志指出:在《探索》一文的第二个证明中,假定α_11,α_2<1,并未保证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重庆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第96页)。湖北财经学院政治经济系七九级王东京同志也指出:上述假定“使整个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势,即不变、提高与下降。”(同刊第97页)两位同志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这是我的疏忽。但《探索》所作出的结论还不致于因此就不能成立。因为只要把α_1<1,α_2<1的假定改为α_1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学界流行的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经济学家们是这样来表述的: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社会扩大再生产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而所谓增长速度,按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的意思,是指生产的增长率。按照这样的规定,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本文下面的论证将表明:这个所谓“规律”,是不成其为规律的。此外,本文还将针对近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论证方法和论证逻辑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以求教于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趋势之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社会形态的演进之所以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哪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在关于文化作用的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在理念的选择上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的发展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而之所以社会形态的演进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的发展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而之所以社会形态的演进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对重庆市的支柱产业和相对优势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重庆市可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1)国有工业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格局的着眼点应放在行业上而不是单个的企业上。对于规模效益明显、具有垄断倾向的行业和大型企业,宜进行公司制集团化改制和改组;对于规模效益不明显的竞争性行业和中小企业,则宜实行股份合作制等民营经济改制;(2)国有工业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途径是走“三改一加强”,即体制改革、结构改组、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四位一体的路子,以加强企业集团和集团化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确定积累率的方法上,能否摆脱纯经验的做法,而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出发,建立一个确定积累率的数学公式?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在这方面作一个尝试。 下面,我们采取由抽象逐步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探讨如何建立确定积累率的数学公式,并顺便导出与积累相关联的消费量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8.
经典劳动价值论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上还存在几个疑点,因而需要对抽象劳动物化为价值的原理进行重新考察。实际上,一切以迂回生产方法为前提的劳动,社会都会把它折合为多量的简单劳动,从而形成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少量个别劳动折合为多量必要劳动的另一种类型,发生在同一部门内存在不同劳动生产率的场合,这正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均衡价格论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与劳动价值论是相通的,因而应当以之补充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