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 ,学界多从史学特别是清末变法维新的历史地位加以认识 ,对其客家属性及有关人文精神的表现很少有人考察。其实 ,刘光第乃客家祖地闽西人的后裔 ,他曾于光绪二十一年秋回原籍寻根谒祖 ,在闽西期间 ,他祭祀宗庙祖坟 ,考风俗、察民情、倡教化等 ,充分体现了刘光第作为客家人所具有的鲜明的慎终追远、敬祖睦宗和崇尚文教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2.
客家在台湾是人数仅少于闽南人的第二大族群,其政治热情及其表现一直令人瞩目。耐人寻味的是,历史上台湾地区不仅最高领导人无客家人担任,连最具权力或重要机关的最高长官也几乎一直由闽南人和外省人包揽,客家人只担任了其中一些副职。这种现象无论从客家在台湾的人口比例及其政治热情来衡量,还是与中外政坛相关事相相观照,似乎都不可思议,因而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闽西与闽台客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西与台湾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认识。因为从表象上看,台湾民众以闽南人为主,而台湾客家又以粤籍为多,所以,在人们通常印象中,闽西与台湾的关系似乎并不显得突出。但是,如果以寻根问祖并结合闽台客家关系来审视,闽西与台湾的关系却远远超出世人的成见。一、闽西与台湾姓氏的宗亲渊源关系台湾有不少姓氏或其成员与闽西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在这些姓氏或其组成人员中,尽管只有部分由闽西直接迁台,但其他的祖先都曾徙居过闽西,其中特别是绝大部分原籍为粤东和部分原籍在闽南的人氏,他们的祖先都曾是闽西的主人,甚至有的至今还与今日…  相似文献   
4.
唐末至北宋的客家迁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末至北宋的客家迁徙是客家源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继东晋末年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客家南迁运动 ,而且结果还催生了华夏民族中一个独特民系———客家族群的形成。仅以这段时期的客家源流而言 ,其流寓于以后成为客家基本住地———闽粤赣边的北方汉民 ,比之上一历史时期不仅移民来源更为广泛 ,而且移民数量也更加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唐末黄巢起义而使大半个中国处于战火之中外 ,还有五代各地割据势力的纷争和北宋软弱国力与消极政治所带来的社会混乱 ;另外 ,闽粤赣边特别是闽西和粤东在这一时期相对安定与人烟稀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特定区域,根据考察和研究,客家与这一区域的渊源和关系极为密切和突出,而自古以来汀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又十分重大和明显。  相似文献   
6.
当代台湾,作为岛内第二大族群的客家人,其政治精英在代表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国民党和民进党中的呈现形态及政治命运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是台湾特殊政治生态中一种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与岛内省籍、族群、统独等矛盾及两大政党的政治理念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高校学者不仅是当代客家学研究的播种者,也是当代客家学复兴的实践者,同时又是当代客家研究重要延续者和主力军。海峡两岸高校学者的客家研究方式和形态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是因研究者多为客籍人士和两岸不同的社会现实所致。  相似文献   
8.
带有特殊性的旧上海婚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上海的民间婚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反映旧社会上海妇女的命运和地位与别地相比略有不同。 早在清末,上海便流行着一种“通脚”的习俗:男女经媒人介绍定亲后,为了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家境,在正式结婚之前,姑娘在媒人的陪同下,带着礼物,第一次去拜见未来的公婆、长辈和丈夫。从此以后,姑娘便可随时去婆家(但不能过夜)。起初,这种风俗仅限于浦西,而且只有女方才拥有这种权力,“谓之“女通脚”,又称“过门媳妇”。后来,随着浦西又出现“男通脚”,这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