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哈林顿的代表作《大洋国》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早就被许多西方学者所肯定,特别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三方论争的展开,哈林顿在《大洋国》中表现出的自由主义的共和主义倾向备受关注。但我国政治学界对哈林顿及其《大洋国》的理论价值不甚重视,缺乏研究。如何客观评价哈林顿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如何吸收借鉴其政治思想的合理成分,应该成为我国政治学界关注的问题。哈林顿借助《大洋国》表达其反对专制建立共和国的理想,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意义;善于批判吸收则使哈林顿的《大洋国》呈现出近代共和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哈林顿在《大洋国》所触及的个人自由问题也已成为近现代政治哲学家反复讨论的论题。  相似文献   
2.
吴翰 《学术研究》2006,(7):23-28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政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哲学上偏好折衷的他,把共和政体看成理想政体,但同时他又指出政体中理想的、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人类理性与政治制度演进之间关系的争论不断,有的强调理性设计的关键性作用,有的赋予历史、传统以超越每一代人的理性的力量(如伯克)。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密尔,对思想史出现的两种比较极端的政治哲学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调和,使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表现的相信理性而又尊重传统的政治智慧得以重现。20世纪60年代以进化论理性主义反驳建构论唯理主义的哈耶克,其理论观点的继承性也许值得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吴翰 《学术探索》2008,(2):43-48
当每一位政治学研究者都努力使自己的研究能对政治知识有所贡献,或者说产生学术增量的时候,政治学自然就不断向前发展了。可是,如果我们不善于盘活“知识存量”,譬如对走在我们前头的学者的知识贡献不甚了解,我们就有可能进行重复的难以形成学术增量的研究。《李景鹏文集》对中国近30年经济政治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解读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文集作者提倡并身体力行:把政治生活看成“力的作用场所”加以考察,使政治学研究能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的学科打通,把“应然’:的研究和“实然”的研究、思辨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静态的研究和动态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吸收市场经济新观念以优化我国政治学研究工作,等等,很值得年轻的政治学研究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廼诚是一位1931年便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36年获任国立武汉大学政治系主任的非常有学术造诣的民国政治学人。其《比较政治制度》被收入《民国丛书》,《比较市政学》属国立武汉大学丛书,而至今只有抗战土纸本的《政治建设与制度精神》,其实是最能反映其政治思想与政治理想的一本学术著作,该书集中阐述作者有关"制度精神之培养"的诸多独到见解,包括:提出"制度精神"这一概念并把它与"制度观念"这个相近而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加以区别使用;阐述制度精神之培养的至关重要性以及制度精神培养的途径;指出制度精神之养成非一朝一夕所能臻效,对政制的维护如果是维持其形式而破坏其精神,则"制度名存而实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