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子军事哲学的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充满了卓越的唯物观点和丰富的辩证智慧,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有着开山与奠基之功,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继《周易》与《老子》之后的宝贵文化典籍,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孙子个人的远见卓识和独创精神,忽略孙子军事哲学产生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条件,忽略其先驱者们所提供的思想资料。本文拟从三方面论述这个问题。一、孙子唯物天道观和无神论的思想是春秋时期怀疑、否定天命鬼神等宗教迷信的进步思想潮流的发展。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落,神权也跟着衰落。在人们心目中,天命鬼神的地位大大降低,人的作用大大提…  相似文献   
2.
早在2500年前,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对于情报的重大作用以及使用间谍、侦察搜集判断军事情报和严守军事机密等问题,已有详尽的论述和精密细致的科学分析.一、孙子对于军事情报历史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历史上,利用间谍获取情报由来已久.《左传》哀公元年曾载:“少康……使女(rǔ艾谍浇,使季杼诱豷(yì),遂灭过、戈,复禹之迹.”在约公元前17世纪初商灭夏、约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的战争前,商汤王和周武王都使用军事间谍探测敌方虚实、获取情报.如,商汤王重用原夏桀王的大臣伊尹(伊挚)为相,在鸣条之战前夕,使用苦肉计,亲射伊尹,让伊尹五次进入夏\都斟鄩探测虚实,并与失宠的夏桀王元妃末喜结为内援.伊尹则依据反复收集到的夏朝政治军事战略情报为商汤王灭夏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周武王伐纣时更重视军事情报的作用,他曾设“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其中“耳目七人,主往来,听言视变,览四方之士,军中之情”;“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牧野之战前,国师吕尚多次亲入商都朝歌探察情况,搜集商朝的政治军事战略情报,为周武王制订乘虚进军、奔袭商都的作战方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赵宋迄今,考证《史记》、《水经注》、《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文选注》和《资治通鉴》.等名著引据书目的论著颇多,但考证中国甚至世界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著称的唐代刘知几(661—721)所著《史通》(710年成书)的评述书目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明代文献学家焦竑(1540—1620)名著《焦氏笔乘》罗列《史通》所载“古今正史及偏部短记”148种,我认为这个书目甚为疏漏。今人乔治忠同志说:“《史通》中的史学评论的对象十分广  相似文献   
4.
里耶秦简上的文字充分体现了文书种类繁多,文书术语甚众,行政、司法文书的体式相当固定成熟。档案超过68种,内容极为宏富,补史、证史的价值很高。因此,学术界公认其重要性不亚于甲骨文献与敦煌文书。  相似文献   
5.
1 马克思1853年6月14日在《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中谴责了清朝官场普遍存在的贪污腐化和收受贿赂的丑恶行为,指出了“中国官吏的风纪败坏净尽”的严重状况。 咸丰帝(1850年3月至1861年8月在位)在登基后不到四个月的一封上谕中承认:“近年以来,登进冒滥,流品猥杂。短于才者恃胥吏为腹心,急于利者朘闾阎之膏血。以致政治堕坏,民生穷蹙。”两江总督陆建瀛在给咸丰帝奏折中列举了11个官员的问题:江苏候补知县胡春“居心巧猾”,丰县知县朱学海“才具平庸”,江都县知县陈弟诵“办事日形竭蹶”,吴江县知县姚铣“精力渐疲”;安徽补用知州刘汝刚“眼目昏眊”,候补知州陈允中“年将八旬”,青阳县知县刘汉翼“办事颟顸”,泾阳县县丞陈埙“捕务废弛)”;江西候补道庆云“性情贪鄙”,安远县知县李廷楷“性情卤莽”,试用知县阎彤恩“不恤民隐”。  相似文献   
6.
古文教学必须凸显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知识性好比人的骨骼,趣味性好比血肉,思想性好比灵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军事史证明,战争依赖于经济条件,依赖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换句话说,战争高不开后勤,后勤制约着战争,后勤补给的保障程度决定了战争的规模、持续的时间、进程与结局。春秋时期的战争当然离不开这个规律。作为战略家思想象的孙子在总结春秋时期军事后勤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比较系统成熟的军事经济理论,因而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经济理论家。春秋时期军事后勤实践与理论夏、商两代虽发生过不少战争,但难以区分专职后勤部队,西周、春秋时期则产生了专职后勤部队。西周设有专管军事后勤的官吏,称道人、旅师、…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外交活动与孙子军事外交理论吴荣政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不仅从未间断,而且外交斗争形式多样,因而外交斗争经验有所积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策略和理论也有所萌芽。孙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  相似文献   
9.
评述了从战国时期至 2 0世纪 90年代《孙子兵法》在国内流传与整理的简况 ,指出了今存的汉、宋、金、明、清各朝及当代《孙子兵法》重要版本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既是军事宝典,也是哲学名著.孙子既是伟大的战略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为数并不太多,而能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觉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家更是不多,距今2500年前的孙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卓越的唯物观点孙子不仅以自己的五行说表明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且他的天道观也是唯物的,他的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更是唯物主义的.战争的指导者、主宰者究竟是谁?战争结局是人与物的综合效应,还是天帝鬼神的旨意与效应?这个问题成了军事哲学中唯物论与唯物心论斗争的焦点之一.事实证明,孙子是完全站在唯物论立场上的.孙子认为,正确的战争指导必须依靠英明的国君和贤良的将帅,绝对不可依靠鬼神的指点,不可信赖占卜的暗示.他说:“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用间》)一连三个“不可”,说明孙子态度何等坚决!他强烈反对当时普遍流行的鬼神迷信,反对进行机械的类比推测,反对当时广为采用的占星、卜筮、望气以预测吉凶祸福的办法.因而孙子进一步主张:“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九地》)在军中必须禁止一切关于占卜、驱神弄鬼等迷信活动,禁止谣言惑众.只有这洋,才能消除官兵疑虑,以致战死也不会逃跑.这种对战争指导活动中天命观的批判,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