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中共舆论监督观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既有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也有极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从历史角度考察中共舆论监督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于理解目前中国正在孕育和逐渐走向成熟的公民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共舆论监督观的形成和发展分别经历了探索借鉴期、孕育发展期和不断完善成熟期三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巨大社会变迁,同时也折射了这种变迁与外部世界环境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民主政治追求并努力实践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动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呈现出了与苏联及东欧巨变完全不同的自身鲜明特征,它不仅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对社会变迁、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在政治领域里,威权主义体制下的多元化是改革的主要成果和显著特征.对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探讨应该建立在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上,这个认知基础就是必须区分东西方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民族主义在中国现代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整合全社会所有力量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在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上,其主要功能就在于促进社会正义、公平、公正与合理,具有影响效果大、威慑力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舆论监督,做到在监督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采取一定的措施,真正解决在新闻舆论监督认识上及监督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作为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需要制度性的规定进行保障。学术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超然于现实政治之外的学术绝对自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学术自由与政治保持在适当的距离?而这个适当的距离又如何衡量?很显然,以纯粹探求知识为目的、在动机上排除政治性的功利主义动机是将学术研究与政治保持距离的基本要求。但是,另一方面,正如洪堡所提出的那样,政府及国家的作用不应限制教授治校的原则与学术研究的内容及方向,更不能影响知识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周宇豪 《决策探索》2008,(14):18-20
一、1990年以来河南省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特征 在河南省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广大农村的现代化.从这个方面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征地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影响公共政策决策的因素中,媒介舆论是最能诱导、鼓动或阻碍决策过程的因素。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舆论对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的影响是一个多棱镜式的全方位透视过程。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治文化传统、习俗、公民媒介素养等因素构成了媒介舆论影响决策的外在环境,而媒介管理体制及媒介环境则构成媒介舆论影响公共政策决策的内在要素。媒介舆论影响公共政策决策的过程和模式取决于媒介语境,而媒介语境的产生与权力的运行密不可分,政治制度对媒介体制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政治对大众媒介的影响和控制上,而媒介的所有制则是媒介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政治体制决定了媒介、政府和公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表达权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具体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网络媒介一方面为公民表达方式的变化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公民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信心,从而成为公民在公共政策决策中行使表达权的强有力的工具和催化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决策是公民表达权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公民表达权实现的载体和手段,而实现表达权则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活动的目的。网络媒介海量的信息存储和传播不仅成为公民日常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且在满足公民对公共政策决策知情权以及表达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善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频繁出现在政治学研究中,虽然在当今政治学研究中有关治理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治理既不是规则,也不是活动,而是一种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并完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化"、"当代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是这个体系的理论品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0.
一、1990年以来河南省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在河南省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广大农村的现代化。从这个方面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征地问题等。这些问题导致1990年以来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