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任何创作行为的生成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文章联系施蛰存所处的文化环境,论述其历史小说创作行为生成的外在诱因:其一为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浪潮;其二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引入及其初期实践。正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激发施蛰存开创了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与大多数现代作者不同,他创作历史小说的动机在意识层面是为了开辟一条创作的新蹊径,在无意识层面则是其压抑在无意识领域中的创伤性情感体验与本能欲望的升华,正是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的共同作用,激发并支持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创作行为,这也正是其作品在当时历史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患者智力障碍的常见临床疾病,其患病率非常高,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老年人脑梗死能引起的脑部缺血缺氧和组织坏死,能够引起智力衰退。很多血管性痴呆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血管性痴呆治疗原则常应用抗凝、促进脑循环代谢和营养神经,甚至降血压的药物。尼莫地平是常见的钙拮抗剂降血压药,临床常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治疗。  相似文献   
4.
从《新诗戏剧化》的生成背景、作者的知识构成入手分析它接受英美新批评影响的可能,再从整体批评观念的转换及诗歌创作的具体技术层面,剖析以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想象概念发展史上,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努力功不可没,他们分别从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上推动了想象概念的历史发展,使其最终被确认为文艺创造的本质力量。文章通过对该派代表性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诗学中想象观的梳理分析,论述了想象概念在他们手中的丰富与发展,即想象与幻想的基本区别,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提升,想象所体现的审美功能与道德意义,以及他们对前人理论的吸收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阐明其想象观对促进当下社会人的精神发展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想象是文艺学中的重要术语,在其发展之初深受英国经验论哲学之推动;本文由经验论的代表霍布士、洛克和休谟的相关论述入手,具体分析想象概念在历史发展中其含义的演变状况及其理论地位的提升;从感觉的遗留物、记忆的等同物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主动综合观念之功能的重要的认为能力;这不但为人类知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且为想象概念本身的发展注入深厚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派的"艺术变形"已从西方传统文学单纯的、局部的表现技巧上升为一种自觉的、带整体性的创作理念,渗透于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它随着创作主体的文学观念、思维模式和观照方式的转变而成为一种必然;它借助具体的艺术技巧,最终以物化形态呈现于文本之中,从而形成一个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独特的话语世界,一个审美的变形世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