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树江  曹世清 《理论界》2007,(7):209-210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在语言应用中产生,其生成和解读都要依赖一定的语境,要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语境对隐喻认知的制约表现在界定隐喻与非隐喻、选择喻体、规定或解读喻底、确定隐喻的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本质及其文化认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工具。对隐喻的认知要依赖语境,特别是作为言外语境部分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以及价值观。隐喻的产生与解读与这些因素联系密切,受到它们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江 《理论界》2007,(6):230-231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模糊的范围远大于模糊语言,它们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言语模糊除了能被模糊语言结构体现外,还有其他体现形式,如多音、多义、歧义、比喻、间接语言等。模糊语言的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是同质的;而其他体现形式则需要特定的语境或因为缺乏足够的语境知识才能同时归属不同范畴,是非同质的。只有分清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区分模糊语言与歧义结构,进而把握住模糊语言的实质,准确界定模糊语言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次明示一推理过程.比喻性语言作为交际过程中意义较为隐含的"推理刺激物",在翻译时其意义应是最佳关联下的隐舍与明示的辩证统一.对于比喻性语言翻译来说,隐含是手段,明示是前提,最佳关联是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言语交际是语言在一定语境中的具体应用。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方式有时是精确的,有时却是模糊的。“模糊”概念和理论是由美国扎德在1965年提出的,这种理论最初被用来解释数学现象,后来逐步扩展到计算机、语言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论范畴化过程中的字词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词是人类语言的基本要素,其表达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它们记录了人们的认知过程.根据经验主义认知观,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在本质上是体验式的、隐喻的.在认知事物、行为和事件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事物、行为、事件进行主观处理,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行为、事件进行分类,这就是所谓的"范畴化"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语言中的字词自始至终参与着人们认知的范畴化过程,在范畴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者论述了字词在范畴化中的参与过程,揭示了它们在这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认知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指称功能、类化功能和区别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