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一)《墨经》对数的最精采的论述,要算是它论“一”的那一段了。自古以来,许多学者都对它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其原文为:“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建位。”(《经下》)“一。五有一焉,一有五焉。十,二焉。”(《经说下》)这段话的核心在“一少于二而多于五”一句。一少于二,这是显见无疑的;而一多于五,却  相似文献   
3.
<正> 孙膑是战国时代卓越的军事家、思想家。他在任齐国军师期间,围魏救赵、添卒减灶、伏兵马陵、智擒庞涓,在我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十分壮观的一页,而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精彩的军事辩证法观点,又为人类思维认识的宝库提供了新的养料。不仅如此,他甚至在数学发展史上也有重要的贡献。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称:“查阅历史,对策论的始祖却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孙膑”。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相似文献   
4.
隋唐五代时期的自然观,学界一般都以儒家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而对佛道二教不甚注意.诚然,柳宗元“庞昧革化惟元气存”的宇宙论和刘禹锡“天人交相胜”的天人关系论,确实代表了那个时期自然观方面的主流,在中国古代自然现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不可抹杀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佛道二教在自然观方面也有许多极富价值的思想和理论,它们从另一个侧面充实和丰富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内容、值得引起哲学史研究和科学史研究的重视.佛教虽然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统统归结为“心”和“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然观,但在关于空间和时间、联系和变化等自然范畴方面,却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创见.道教建立了一个神仙王国来作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主宰,是一种有神论的自然观,但在天人关系和变化理论方面,却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并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本文即拟对以上两个方面作一点具体的讨论和展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一”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最古老、最重要、最丰富而又最深刻的哲学范畴之一了。自从老子把它引入哲学领域之后,便在哲学思维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蔓延、滋长起来,开出了极其绚丽的思想之花。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象‘一’应不应视为一个数字这种哲学意味大于数学意味的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意见比较一致,都认为“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迫切的时候了”(《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议综述》,《哲学研究》1988年第1期)。这是因为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是一门横跨科学技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两大领域,兼及文化背景、古籍整理、当代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而各个领域在其自身研究的进程中又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这就使这些领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且分别从各自的学科出发,体会到它的意义和价值。从科技史研究方面来看,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一个新的阶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与古代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孔、孟、荀对数学的态度先秦儒家,以孔子肇其始,以孟子继其流,以荀子集其成。孔子生当春秋末年,孟子活动于战国中期,而荀子则盛名于战国晚期。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尽相同,使得三者的思想也略有差异并呈现出历史发展的轨迹;但在总的方面和主要问题上,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数学和科学,三人都没有作过专门的论述;但从他们的一些零碎言论以及其学生和后人所记录的有关事迹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这三位大儒对于数学和科学的态度。我们先来看孔子。孔子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虽然不是数学家,但对于数  相似文献   
8.
黄宗羲与近代历史主义方法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认为,黄宗羲是一位立足于当时的现实而又一脚跨进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他第一个为中国近代勾画了一幅民主主义的蓝图(尽管是粗略的),并以“风雷之文”召唤“豪杰之士”起来冲破“囚缚”,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而斗争。黄宗羲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这里主要就历史主义这一侧面对此作一简要阐述。中国近代经历了社会大变革,也经历了一次哲学革命,后者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合流过程中实现的,它现在还在继续着。哲学革命是思维方式的根本革命,包括有逻辑和方法论的革命。近代哲学家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探索。他们力图把西方文化中最优秀的成果移植到中国的合适土壤,找到中西哲学在逻辑方法上的交接点,以便促使中国哲学近代化,或者说,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是祖国医学的一个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内经》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灵枢·病传》)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医道虽繁,而可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传忠录·阴阳篇》)从思维规律的角度来说,阴阳学说反映了古代朴素而深刻的辩证逻辑思想,这已经为中医界和哲学界所公认。然而我以为,古代朴素的辩证逻辑思想尚不是阴阳学说中思维规律之全部,细味《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其中既有辩证逻辑的方法,又有形式逻辑的方法;就形式逻辑而言,也既有演绎推理,又有归纳推理。可以说,《内经》的阴阳学说提供了一个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相统一而以辨证逻辑为主、演绎和归纳相统一而以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现在已经是科技史界、哲学史界和思想史界共同感到很迫切的一个课题了。迄今为止,除了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Joseph Needham)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的第二卷专门讨论中国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