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文化转向使视觉形象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形象之所以具有魔力是因为它拥有光韵。光韵具有不可接近的神圣性、此时此地的本真性和凝神静观的视觉性。在本雅明的形象思考中,以波德莱尔、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是一种形象被"祛魅"了的艺术,即"后光韵"艺术。"形象的祛魅"有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形象的去神圣化,即打碎笼罩在形象周围的神圣光环,使其人性化、世俗化;二是形象的去审美化,即打破美的形式规范,使形象变形、扭曲、夸张,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片段的、谜一样的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2.
周计武 《阅江学刊》2009,(1):115-121
黑格尔之后的现代主义艺术与传统、社会和自身的规范处于激进的对抗和分裂之中。焦虑是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现代主义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艺术界的去魅与神性的迷失;关的失落与艺术形式的非人化;艺术的自律与自律体制的合法化危机。  相似文献   
3.
《中国佬》、《喜福会》、《甘加丁之路》和《典型的美国佬》这四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族裔意识,在颠覆话语陈规、重写历史和建构身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这些个案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阐释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策略的多变性,揭露和批判种种表象背后所隐匿的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在艺术营销过程中不应该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任何干涉,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自由和无功利的表达。事实并非如此,艺术组织介入艺术创作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终结 ——阿瑟·丹托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阿瑟·丹托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哲学与艺术、叙事与艺术史、意识形态与艺术界的关系.他认为,西方艺术史就是哲学剥夺艺术权力的历史.伴随艺术自我意识的到来,那种不断进步的、以叙事结构的艺术史终结了.而在某种意义上,"艺术的终结"恰恰表明了艺术的解放."后历史"的艺术为艺术转向人性的目的提供了可能,但这种艺术终结的叙事,是否又是一次乌托邦的精神想象.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性视野中,艺术终结是人们热衷探讨的理论难题之一。通过对艺术终结、现代性、叙事三个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看出艺术终结的核心焦点不是艺术是否终止的问题,而是艺术观念、艺术功能的变化问题,具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和哲学层面上的原因。因此,我们的研究视野不应该局限在艺术领域内,更不应该脱离问题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现代化是现代艺术社会理论中彼此相关的一组范畴.波德莱尔、齐美尔、本雅明、克拉考尔、阿多诺等社会理论家,不仅阐述了在现代艺术家、作家身上显现的时间、都市主义和审美救赎等论题,而且对理性化、世俗化的社会启蒙前景和技术化的文化工业充满了忧虑.他们试图在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中寻求自然与社会之间可能的和解.  相似文献   
8.
周计武 《阅江学刊》2012,4(3):97-102
怪诞是现代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滥觞于象征型的原始文化。作为一种感性形式,它既可笑又可怕,既恐怖又滑稽。作为一种结构模式,它往往以喜剧的形式表演悲剧的内容,以滑稽的表象装饰丑恶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10.
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18世纪以来的经典美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与技术、审美与资本、美感与眩惑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在此历史语境下,美学主要呈现为三种价值形态:批判美学、商品美学和超越美学的美学。对这三个价值维度,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它们的解放意义和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