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马克思“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取得的一个科学成果。从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形成、内容和意义看 ,它有三个主要特征 ,即严谨的求实性、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启迪性。掌握这些特征 ,对深化马克思“跨越”设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关系 ,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多级的发展,由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这种多级关系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人们在探究思想解放和政治解放之间的关系等类似的问题时常常存在着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哲学纷争。从实践唯物主义思维视角来看这种哲学纷争,根本分歧在于对历史动力的不同理解。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历史是"完整的人"的历史,历史因而表现为全面的历史,即不仅表现为人的实践活动史,同时也表现为思想史,人类历史发展固有的多级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而且是不同历史因素相互交织的多级发展。站在全部人类历史的高度看,人类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推动的,而站在部分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或从有限的逻辑推演看,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因具有多样性。因此,现有的精神生产不仅直接作用于新一轮精神生产,而且对人类新一轮的物质生产、社会交往以及阶级斗争具有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列宁和邓小平都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曾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就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学习列宁和邓小平著作中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迅速改变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把俄国建设成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在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鼓舞作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几点思考。认为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 ,是一个认识逐步深化过程 ,它具有多种质的规定性 ,它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和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此,本刊围绕全面构建和谐中国主题,组织部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中国国情,参照世界格局进行笔谈,以期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强调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生产和交往是人存在的主要方式.因此,它必然要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和交往不断发展的线索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研究倾向于把人类社会生产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此来领会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交往不断扩大的今天,这似乎存在着不能让人释疑的地方.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实践批判,对他们的资本主义交往观进行必要的梳理,由此及彼,进一步探究生产和交往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生产和交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性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尊重实践,正视现实,深刻论述了义与利的对立统一关系,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义利观。其科学性表现在:  首先,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精髓。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能从旧的思想束缚,如讲利就不能讲义、讲义就不能讲利的形而上学思维定势,关心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等陈旧落后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就不能正确揭示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就不能把义利观…  相似文献   
10.
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不仅可以直接回应习近平提出的"教育者受教育不够"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研究,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先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感、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以及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