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谚语忠实地反映过去的人们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是文化和思想的活化石。通过谚语能够了解一国的文化和国民性质及其发展历史。从英日谚语入手,探讨其隐含的深层文化特征,并从行为模式、国民性质两个方面比较英日谚语反映出的英美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通过对谚语的分析来认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了解谚语的文化背景,而且有助于深入把握其文化特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认同和跨文化传播竞争力,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与形成差异的梳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认为西方传统节日大多是建立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移植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这种起源与形成差异成为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要使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普适性,必须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造,包括对其赖以产生的社会土壤进行改造,并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3.
针对研究生英语听说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值日报告、专题讨论和课堂互动对研究生听说能力的影响和作用,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系统探究语言、思维与中西文化比较这一主题,其理论基础是萨皮尔 沃尔夫假设。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和表达习惯为切入点,详尽分析两种语言对各自使用者思维的制约与影响,进一步印证了萨皮尔 沃尔夫假设有关语言决定思维并影响思维的基本结论。在深入探讨语言、思维及文化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别的归因点,因此,深入的语言比较应是各类文化比较的始点。  相似文献   
5.
从改善教学质量角度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专业素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知识结构、再学习情况、科研能力、教学情况四个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专业单一,在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先天不足;由于工作过于繁重,再学习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慢;科研意识不强,能力较弱,很难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