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家篇》是柏拉图晚期的一篇著名的政治学作品,其主题是为真正的政治家做出界定。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通过二分法确立了政治家定义的逻辑范围,借助于神话故事明确了政治家定义的根本前提,最后他又将政治家的技艺等同于国家之网的编织,通过类比逐步阐明了政治家编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之死确立了公民服从的典范。《克里托篇》中苏格拉底与克里托就公民服从进行的对话,隐含了公民服从的多重观念原则:理性原则、同意原则和契约精神、感恩理念、自愿原则、公平原则以及自然责任观念等。这些内容成为公民服从义务最早和最系统的论证,为后来相关理论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通常认为是黑格尔在学理上明确区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其实,在洛克的思想中这两者已经表现出差别。他通过对社会监督功能、自卫功能和经济功能的论述实现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从合流到分野的观念转变。洛克的这一思想是以其经验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却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政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注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具体而言,应主要围绕国家民族意识的增强、民主法治精神的渗透、公共情怀与公共理性的培养、权利义务观念的强化几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品味是师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层面,理想的教师品味体现为:真、善、博、雅四个方面,其主要形成阶段在师范教育时期.当前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应以提升品味为目标,并通过如下途径实施:加强师范生的价值观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注重文化的选择和人文精神的渗透;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同意理论是证成公民服从政治义务的重要解释路径。典型同意理论在推导其立场时主要涉及人生而平等自由、同意的目的在于自我保护、服从是同意的结果、国家是为其公民利益服务的工具这四个核心命题。同意理论在现代政治理论中占有中心地位,但在关于历史性同意、多数同意、默认同意以及同意的限度等方面一直遭受质疑,并构成其难以摆脱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批判性思维学习模式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选取26位来自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13位教师。其中,实验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反思干预。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批判性思维学习模式能显著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帮助教师快速达到中水平反思,且在干预撤除后,还能持续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但是,批判性思维学习模式对促进教师达成高水平反思,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两难是柏拉图《政治家篇》中政治家形象的重要特征。具体而言,这些两难主要表现为政治家在理想与现实、理性与自由、国家与个人、伦理与政治关系上的矛盾和冲突。政治家身上所表现出的两难问题与柏拉图政治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是相呼应的。我们只有将政治家所面临的两难处境放置在柏拉图的整个政治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对其获得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承认作为一种观念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开始于近代,真正的承认应当是平等的相互承认.相互承认有助于消解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对日益强大的政府进行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因而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范式.基于这一理论范式,现代国家治理应努力构建承认的共同体,建立起基于承认基础上的现代政治认同和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单位制就其为单位成员提供的身份感和归属感而言具有前现代的性质,中国城市社会从单位制向后单位制的变迁正是现代性作用的结果.现代性作用下的后单位制社会特点表现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从封闭社会到流动社会、从政治整合到社会整合的三大转变.后单位制时期社会整合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单位制惯习的消除、单位社会功能的承接、新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团结的形成、文化价值共识的实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