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本文以VANITYFAIR简写本的英汉对译为例,遵循翻译即再创作的文学翻译原理,从翻译转换的角度归纳了一些为了忠实且生动地再现原作的人物形象而采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词法,静态描写转化为动作刻划,非人称代词作主语转化为人称代词作主语,以及中性词的褒贬译法等。这一归纳旨在提高对翻译技巧研究的水平,提高读者对英汉对照译本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修辞的角度看英汉文学翻译中语义的确立唐旭光文学翻译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活动。它不仅要求译者具有较高的双语水平,而且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摆脱原语的语法规范和言语思维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遵循译语的修辞规范,建立新的语义关系,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和爱伦.坡在他们的作品中皆从美学角度描述景物,一个景致就是一幅优秀的画和一首优美的诗。他们强调天然和谐为造园的基本原则,并显示世外桃源与人间仙境乃园艺思想的精深表述。景物美与人物美融为一体,以体现女性的崇高。景物的色彩赋予情感和生命的象征意义。景物的导引和园林布局的形式美以打破园林围墙封锁而扩大表现空间,从园林的有限空间去感受无限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分析原文的英语句法结构,可以获得原文的各项语义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反映英语语言思维的逻辑关系.然后用汉语将这各项语义及其逻辑关系表述出来。这需要按照汉语的句法要求,将它们通过组词造句的步骤,重新进行组合,最后成为符合汉语约定俗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母语学习所作的分析得到的启示 ,即对母语的掌握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 ,通过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而逐步完善起来的 ,最终表现为母语是他的思维和知识经验体系的载体。因此 ,若要使英语成为大学生思维和知识经验体系的载体 ,就应走一条专业知识学习与英语学习同步结合的新路子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罗斯玛丽·阿罗约在《卡夫卡、博尔赫斯、科斯托拉尼的小说中创作与阐释争夺意义控制权的场景》一文中分别根据三位作家的小说情节,隐喻式地指出,在作家、读者、译者争夺文本意义控制权的过程中,读者与译者处于劣势的地位。此种观点.片面地将三者的关系对立起来,不符合文本借助读者及译者延续其生命的现实状态,尤其不符合文本借助译者在异文化环境中得以新生这一现实。必须尊重文本与译者之间和谐互生的关系,才有利于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引申改变诸多风格元素,导致风格变形,语义失真。根源就在于引申只适用于描述译文与原文的语义对应关系,一旦升格为翻译方法,应用到翻译之中,则容易出现偏差,误导翻译实践研究。翻译方法不是产生于译文与原文的对比之中,而是来源于对文本诸多语义元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形象性谚语的语义具有隐喻特征,其隐喻义的产生是一个从形象化的字面意义到深层含义的隐喻映射过程,是翻译应予以再现的特征;而否定源语形象化字面意义的意译违背了文化传真的翻译原则,丢失了谚语的文化意象特征,无法重现原谚语的隐喻映射特征,不能让译文读者获得其中的审美体验。因此,意译在形象性谚语的翻译中是失败的,它在其它方面的效用也值得怀疑,需要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