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从历史的维度揭示了实践的界限及其存在的形式。实践在自然界存在的无限范围内无限地展开,而历史乃是人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而生成的过程。“人”与“自然界”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设定为某种分离的状态。“实践尚未进入”的领域绝不是实践无法到达的“实践范围之外”,因为它必定要成为“实践终究进入”的领域。实践是人的属性,人的实践活动既不可能超出自然界的范围,也没有终极意义上无法到达的自然领域;只要是自然界的存在物,那就最终都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此处的时间当然是一种反映人类实践活动质向意义的历史时间。文化无论作为实物形态还是作为观念形态都是人类社会的写照。作为人化世界的实物形态,文化不过是凝固的历史或历史时间的结晶体,任何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器物都无声地倾诉着关于历史年轮的记忆,那用于结绳记事的“网结”和储存信息的“芯片”更多的是给予我们有关历史节奏和进程的思索。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共同管理的和平”强调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共同维持和推进和平,反对霸权治理和少数几个大国主宰的和平;强调合作、协商、对话与和平共处,反对敌视、对抗、挑衅和以强凌弱。因此,这是一种全新的和平形态。和平的实现,需要有保障和平的规则。保障和平的规则应当建立在广泛认同的基础上,而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国际规则又是在通过交流对话在达成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商景龙 《东岳论丛》2002,23(5):77-78
马克思主义同其它学说流派之间的分野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其它的学术流派之间的论战都不可能超越“思想”本身 ,马克思主义却立足于从总体上改变整个世界的立场进行终极的实践批判。对“‘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的深刻把握是实践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条件。实践活动的展开有助于推动主体的变革和客体的现实化 ,促进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并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并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文化寓意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整合,解读社会结构变迁的文化寓意实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观念重建。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很多,变化不定的国际格局、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斗争、武器失控与军备竞争等一类的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国际格局变化不定,是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活跃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各种力量的较量在历史上常常引起战争,当代国际格局的变化蕴涵着危害国际和平的不确定因素。霸权主义不仅导致追求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战争,而且引发包括恐怖主义这种极端形式在内的各种反对霸权主义的战争。历史上,军备竞赛活动是重开战端的前奏。武器扩散与军备竞赛是幕后的战争,影响着现有的国际格局均势,客观上将为某些国家或集团谋求在国际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抽象的社会基本矛盾并不能引导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存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