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两个子品牌,《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评论传播优势各有不同:《人民日报》评论秉承传统党报优势,权威性一直是它塑造影响力的优势所在;人民网评论则凸显新媒体优势,借力新媒体技术是人民网评论形成舆论影响力的优势所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评论既秉承优势错位竞争又一体化融合发展,为转型时期党报评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解读的本土化特征集中体现在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受众观方面。这种本土化解读与梁启超的调和主义中西文化观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传播伦理平衡的原则包括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随着我国电视剧的市场化,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出现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热播的电视剧中充斥着暴力、犯罪、性的内容以及偶像剧对社会规范传播的不当示范,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借鉴韩剧传播伦理规范,结合实际,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的纠偏对策可从三方面入手:加强媒体自律,改进政府监督方式,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来说,大众传媒对农传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位”现象。农民因被传媒视为非目标受众而处于失语和缺位的边缘地位。二是“错位”现象。已有的涉农媒体,由于节目的针对性、实用性与现实有差距,农民并不看好。三是“虚位”现象。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新媒介环境下,对农传播的改进思路为:新媒体应是政府财政倾斜的重点方向;双赢策略是传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媒介素养教育,尤其是新媒介使用培训,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狄楚青是转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早年追随康梁,致力于维新变法事业。戊戌政变后,他背离康梁,由积极参政的政治精英转变为以报馆书局为生的文化精英。伴随着角色的转型,狄楚青的办报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转变,即从"革新舆论"到"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的转变。狄楚青办报思想的演进是清末民初中国新闻业转向的折射,是中国从传统步入现代的转型时代的写照,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