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略论元朝仕进制度中的民族歧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元朝统治者为始终保持其最高统治权力,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殊利益,极力推行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元朝的仕进制度,既因采用汉法而具有中原特色,又因保留旧制而具有蒙古传统,从而使其新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在这项制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反映和表现.(一)在元代,“仕进有多歧”①而入仁为官的基本途径首先是“根脚”.所谓“根脚”,指人的家世、出身、资历等.因此,元代入仕,首论社会出身.元制:中枢省府台部的高级官员,乃至地方上府州县的长官,皆由皇帝任命勋臣、名门以及儒吏出身且品资相当者担任.人仕重国姓,亲本族,历代统治者莫不如此,而元代尤甚.蒙元时期,怯薛出身是“大根脚”.早在成吉思汗时代,怯薛就是蒙古国家机构的核心.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既是大汗的  相似文献   
2.
明代茶马互市中的“勘合制”问题姚继荣明朝为了巩固西北边防,积极筹理马政,以保障西北各边卫所官军骑征备御的需要。明代西北边防所需官用马匹,其来源主要是采取以茶易马的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茶马互市,所谓“茶马之所易,即监苑之所收。监苑之所收,即官军之所给...  相似文献   
3.
中盐马是明朝采办官用马匹的重要途径,推行于以宁夏盐池为中心的陕甘宁毗邻地区。中盐马制度及其实践对明代西北马政及该地区经济联系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永红、张生寅君所著《明代以来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史研究》一书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近40万言的书卷,于开印之先我也是大略拜读过的。新近再次细阅之后,掩卷遐思,恍恍惚而觉滔滔黄河之水扑面来……观宏文,品高论,自然也是会生发出一些心得和感想来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西北马市述略姚继荣历史上的“马市”,系指在指定地点用钱钞或实物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定期互市。在明代,马市的对象主要是蒙古族和女真族,尤其是蒙古族。因而,对马市的研究,实际也是民族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市又是明朝采办官用马匹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明...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代西北马政的衰败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政,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特有制度,即封建国家对官用马匹的采办、牧养、使用等方面所实施的行政管理制度。自秦汉以降,迄于明清,它一直是历代兵制和财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西北马政,是明朝政府经营西北特别是巩固西北边防的重要措施。,明初以来的数十年间,由于仆苑官牧机构健全,制度谨严,官得其人,职专其任,以及采办马匹的多种渠道的畅通,监苑官马常年保持在数万匹之多,西北马政确实出现了仆苑两旺、足充边用的局面。但明中期以后,西北马政的弊端日滋,其景况大不如前了,弘治时杨廷和即说:“马政之弊,自京师以达于天下,在在有之,而陕西监牧为多,其弊尤甚。”明代西北马政情况也确实如此。明代西北马政的日渐衰败,究其原因,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康雍年间,伴随国家统一战争的开展,西北政治局势趋于稳定,清朝与西北各族之间的茶马互市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即由官营向私营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西北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的漫长历程,使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成员在文化价值上越来越趋于一致。从一定意义上说,夷夏文化同源的认识,乃是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顺治年间,面临统一全国的战争形势,清沿袭明朝的做法,在西北继续推行茶马互市。这在确保战争需要、协调民族关系以及稳定西北政治形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