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留守与流动儿童"是中国现代化的代偿物,充满悖论地为文学提供了新题材、新人物形象、新的心灵图景,对既有的"中国式童年"文学书写提出了挑战。其作品存在着成人作家代言的困境、形象主体的同质化、童年生活空间叙事的封闭性等问题。该类作品固定的、特定的修辞表达,将其维持在一个狭小的格局内。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形式和数量繁多的科学小说的出现,是特定历史阶段科学救国、开启民智的直接体现。身处时代变革临界点的作家不自觉的用历史和传统意识为参照物,科学的极致必然导致旧世界的消亡,令身处传统语境中的知识分子难免有悲凉之叹;而风行于19世纪末的"世纪病"所带来的对未来的虚妄感,渐染于中国文人笔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也使得"格致"充满了犹疑和困惑。这使得"末日"书写成为"科学救国""小说救国"中的别样风景。  相似文献   
3.
读图时代的到来推进了幼儿绘本的发展。相对于传统图画书,现代绘本更注重细节,更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体验。经过100的发展,幼儿绘本拥有多样的形式、精美的制作和简明的画风。它展现童趣,表达情感,发展幼儿的观察与认知能力,其鲜明的优势是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的第一次兴盛发生在清末民初阶段,并在短期内成为文学场域中不可低估的力量。异域文学正是通过翻译文学的"中介"性作用,转化为本土文学的精神启示源泉。因此对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具有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学的意义。文章梳理了近百年来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史,在不同观点、立场的历史论著中,翻译文学有着不同形式和功能的表达,其研究史本身就是一个被不断建构的过程。被视为启蒙大计一部分的翻译文学,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其意识形态和书写策略如何嬗变,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话题。文章从现代文学源流的多种"话语"形式、翻译文学的学科归属、对翻译文学"缘起"的不同指认和阐释等方面,阐明在中国现代文学视域下的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山水诗、画都经历了空间结构的质朴——繁富——洗练的转变,但是二者的节奏、表达方式并不一样。诗人多使用从高到低的俯仰视角,其次是由近及远的观赏视线;而这一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空间意识,也为山水画极力摹仿表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