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雅欣 《齐鲁学刊》2005,(1):115-1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面向国民与社会的科学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他所理解的"建筑",作为表达"强国新民"的政治理想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性和民族精神;通过人文精神的建筑教育,他引导儿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共同走上了开创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之路,赋予他们作为建筑师的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历史感的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自1897年由严复《天演论》译稿初识进化论,新的历史时空观由此开启,其政治、社会、文化观念因之而变:1902年前后力倡竞争、革命、破坏主义等力本论思想,不久转向主张调适、渐进,20年代重新阐释“进化”,指出物质进化与精神进化的区别,尤其关注人类历史进程中螺旋演进甚至循环往复的进化的特殊性呈现。基于人文视野对进化论认识的调整与深化,构成梁启超科学文化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林徽因文学作品内外的科学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因其文学、艺术、建筑学兼擅的文化气质而具有多元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她的文学作品切入,辨读其科学情结的文学化表达,进而探求渗透于日常生活以及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注中的科学情结。在林徽因心中,科学最终成为与家国命运、个人命运休戚与共的时代发展重心。在某种程度上,林徽因的科学情结内在地构成其艺术气质的可靠依凭,对中国建筑史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构成其科学情结的科学表达。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筹划设立艺术系始于1947年,以应对欧美博物馆和大学收藏研究中国艺术品的劲势,开创中国大学艺术史研究的风气。由于与国民政府“发展理工,抑制文法”的教育方针相左,增设艺术系的构想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即组建清华大学文物馆,作为全校文物收藏、整理、研究与形象教学的统一领导机构,在继续艺术史研究的同时,配合社会需要举办具有现实意义的专题展览。筹设艺术系与组建文物馆既是清华大学从学科建设方面沟通人文、艺术与科学的实践,同时对于开创中国大学的艺术史研究、唤起全社会爱护本国文化的自觉、进而确立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具有发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科学基础薄弱的中国与科学技术迅疾深入发展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在如何汲取科学并克服科学发展之弊的关系上,梁启超捐弃了"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这两种单向度的极端态度,在营造适宜科学发展的文化场域的同时,倡导情感、信仰与宗教护佑理性价值的必要性.其科学价值论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传统,强调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促进科学理性、道德情感与审美理想走向圆融.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