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兵  孙永怡 《探求》2010,(2):8-12,51
运用谢尔·阿斯汀的"公民参与阶梯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的判断: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一直是政府主导型参与;2000年以来,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向象征型参与发展,并开始成熟;2009年爆发的番禺区居民反对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则将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带入完全型参与阶段。广州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经历的由政府主导型参与到象征型参与再到完全型参与三个阶段,实质上是一个由政府化到自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耕农"这一群体受到各方的压力,也开始出现许多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研究中很少有关于"代耕农"问题的理论,更多是与人口迁移流动理论相关。针对"代耕农"问题,构建"球体互动模型",结合实际案例试分析"代耕农"问题的产生过程及发展趋势,包括四个阶段:原始状态、改革开放时期、冲突诱发期、冲突爆发期/缓和期,并基于"球体互动模型"提出解决思路,包括:密度降低化、地域扩大化、彻底修改技术曲线。  相似文献   
3.
政策过程作为一种分析中国特定背景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一,公共政策是在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和体制下被制定和实施的。其二,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影响的重要变量有哪些,这些变量(如官方决策者、社会群体、大众媒体等)中哪些变量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其三,对公共政策制定起决定性作用的群体、组织或个人,他们的政策偏好在政策选择中所依据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转型期的中国政策过程模式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整合政策过程和绩效管理过程一直是非常困难的。我国正在进行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但是,当前工作的一个缺陷是,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只是一次纯粹的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并未触及政策体制。现有文献主要探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想形式,比如主体如何构建、指标如何设计、如何组织实施、结果如何运用,等等,却很少关注政府绩效管理在现实中的矛盾甚至对抗。未来的政府绩效管理试点需要实现政策过程与绩效管理过程的统一,保持组织评价权和评价体系的统一,管理过程要方便操作、简单易行,也要加强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演说和辩论造就了公民思维和政府体制的理性、开放性和斗争(竞争)性,理性的公民思维和政府体制又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和公民个体的独立性;开放的公民思维和政府体制呈现了政治主张的代表性和公民个体的包容性,斗争(竞争)的公民思维和政府体制形成了政治文化的开拓性和公民个体的不妥协性。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所进行的三次政府改革基本代表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通过古希腊三次政府改革的考察发现,古希腊演讲和辩论的兴盛,是与其理性、开放和竞争的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这也为当前我国政府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因公出访较为频繁的地区,但是广东省相对于香港、澳门在因公出访的管理和评估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文章从因公出访政策评估的三个核心问题:评估主体、指标体系与结果运用进行比较分析,总结香港、澳门在因公出访管理和评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在《珠三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框架下,探索因公出访方面的合作,建立粤港澳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为广东省完善因公出访政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