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1.
姜子龙 《理论界》2008,(8):127-128
“雅”是唐代律赋的首要风格,唐代律赋批评体现出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雅正为宗”的创作规范源自汉赋批评的“丽则”理论,进而成为涵盖唐代律赋风格的第一要义。唐代律赋之“雅”又可分为“庄雅”和“娟雅”两类风格范畴,同时在声律上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警幻仙姑赋》不仅单纯地建构了《红楼梦》的小说情节,而且蕴含着深刻的赋学意义。以赋学视角加以考察,从诸本中异文情况可探出该赋在曹雪芹手稿中的原貌。同时,联系清代赋史,也可探究曹雪芹的赋体创作倾向,并将其赋学理念归结为在“师楚”基础上“融古合今”。  相似文献   
3.
姜子龙  曹萌 《理论界》2005,(9):192-193
以传播学理论解读明清小说禁毁现象,既可刷新对文学传播史上禁毁的理解,又将完善文学传播学学科理论的构建.立足传播学立场,运用文学传播的基本原理考察明清小说的禁毁,可见出其表征是权力的强制性、物质性实践;其实质是雅俗文化的博弈;其效果则是另类传播方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资源,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等成为政府决策者、经济学家及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如何将税收工具用于环保目的,实现绿色环境税收制度的国际化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唐代律赋的宏观评价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非律赋"式的批评方法导致律赋批评的文体特色褪化.唐代律赋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集中体现在"雅"与"丽"两大关键词之上."雅"是涵盖唐代律赋风格的第一要义;"丽"作为另一宗,有"媚丽"和"清丽"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丽不伤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坏体说"即"七言、五言最坏赋体",是清代学者王芑孙在其<读赋卮言>中针对赋体所提出的一个经典论断."七言、五言"的文体涵义既包括以歌行为代表的古体诗七、五言句式,也囊括了今体诗(律、绝诗)句式;所坏的"赋体"是"今赋"之体."坏体"的原因在于诗体七、五言句式对赋体造成体性之坏和体式之坏.此说与现今"赋的诗化"研究密切相关,但此说表明"坏体"的时间下限不能局限于初唐,而是沿流至清代.王芑孙的纯正赋体观实质上是一种融合古、今之体,追求雅与丽和谐统一的赋体理念.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上体现出“年少大志”塑造模式。该模式所塑造的小说人物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领袖型、武将型和谋士型。这一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教育文化传统的影响、古代小说家对史家纪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与《三国演义》的集体创作方式,以及作家主体意识有密切关系。“年少大志”塑造模式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此外,该模式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代律赋的宏观评价体系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非律赋"式的批评方法导致律赋批评的文体特色褪化.应当指出,唐代律赋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集中体现在"雅"与"丽"两大关键词:之上."雅"是涵盖唐代律赋风格的第一要义;"丽"作为另一要义,有"媚丽"和"清丽"之分.在唐代文学家和律赋批评家心目中,"雅"与"丽"二者之间的理想关系表现为"丽不伤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