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1.
梁毓贵,1980年离休后,回到生养他的繁峙县华岩村,开始搞蔬菜种植、养猪、栽果树等多项试验。人们称他是推广科技的“二传手”和致富的“引路人”。故事还得从他种菜说起。24年前,一次他去亲戚家吃糕(当地红白喜事俗称),餐桌上只有一凉一热两个菜,凉的是豆芽、白菜拌粉条,热的是  相似文献   
2.
在繁峙县城西市场的入口处,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小店。门厅外面挂着一块已经陈旧的招牌——“综合门市”,里面的面积不过三十几平方米,与门牌相对应的货物,也尽是些烟、酒、糖、茶等日常用品。小店的主人,中等身材,稀疏的头发已近全白,鼻梁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再看他的衣着,也和店内商品相“适应”,常年一套老蓝色中山装,黑色粗布鞋,看上去就像个老农民。他,就是繁峙县原副县长、离休干部——全延龄同志。  相似文献   
3.
繁峙县大营粮站离休干部王秀今年已经88岁高龄。知道底细的人都说,老王能活到今天,多亏有个好儿媳。老王的儿媳叫康翠英,今年43岁。21年前她经人介绍与王秀的儿子结婚,生有一子一女。刚过门时,公爹有离休费,丈夫勤劳,家里有几亩地,她家在当地农村算是上等人家。可好日子没过几年,接连的不幸打破了她家的平静。婚后的第9个年头,婆婆得了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需人照理,照顾老人的重担自然就落在她肩上。3年多时间,翠英没回过娘家,没进过县城,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老人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翠英,要不是你精心照料,我哪能活到…  相似文献   
4.
他姓牛,更像牛。1943年参加革命,1982年离休后又当上了“联络员”,一干又是十六七年,要不是健康原因,他还将干下去。对于他的离任,乡里、老干局和老干部们都感到惋惜,想留住他,可谁都晓得,他已八十高龄,曾因忘我工作而晕倒过,这次人员调整,组织上不得不忍痛割爱,让他二次“退休”。他就是繁峙县横涧乡老干部工作联络员、离休干部——牛佐荣。  相似文献   
5.
永不言退     
1921年,梁毓贵出生在繁峙县光裕堡乡华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9年春,村子里来了两个年轻人办学校,老梁幸运地被招去一边学习、一边做杂事。渐渐地,他不仅学到了一些文化,还懂得了革命就是要为老百姓谋幸福的道理。1940年7月,老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踏上了革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繁峙县老年大学于2002年开始兴办,至今已走过6个年头,经历了兴旺—低谷—平稳这样一条发展之路。每当人们说起这些,都说是赵冬来同志辛勤努力的结果。正是他,支撑了老年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繁峙县,说起当地门球事业的发展,都会提到离休干部范继德,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门球这项新的运动在繁峙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省繁峙县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的行列中,有一个十分令人敬佩的女英雄,她就是当时担任繁峙县妇救会宣传部长兼六区妇救会主任的赵明升。 赵明升原名赵保阳,1920年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她是姐妹五人中的老四,几个姐姐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力排家庭阻力,先后投身革命,受其影响,赵明升完小毕业后,时值抗日初期,于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的积极分子。1940年,受党组织派遣,到晋察冀边区妇女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家门都没登,就来繁峙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