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而且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历史地位主要表现在:其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其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展示;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创造;其运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阶段;其模式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突破;其旗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其文明是对人类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一位毕生为理想社会奋斗,至死不渝的人民领袖.本文通过对毛泽东社会理想的转变及实践过程的考察,从中得出一些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意义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国情的特色性”、“理论的特色性”、“实践的特色性”、“目标的特色性”和“历史地位的特色性”等五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在形成历程上可以分为萌芽、初创和形成三个阶段;在内涵上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的统一;在意义上,它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论,又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此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还必须澄清关于它的几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苏之间在斯大林问题上的论战 ,实质是一场关于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中苏论战直接导致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和破裂 ,在苏联国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严重思想混乱 ,它促使中国共产党重新思考党领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是通过"国情的特色性"、"理论的特色性"、"实践的特色性"、"目标的特色性"和"历史地位的特色性"等五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五个"特色性".  相似文献   
8.
阶级和阶级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和自己所处时代历史特点的深刻分析,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偏重于阶级斗争的阶级关系理论.但阶级斗争只是阶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阶级间存在着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利益分配具有合理性并能为对立阶级双方所接受的条件下,阶级(阶层)之间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是可以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一致性,由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及协调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关系的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社会一定能在不断的动态实践中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