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陇中苦,甲天下”的说法由来已久,甘肃定西贫困地区历来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笔者去年下半年到该地区定西县秤钩驿乡走访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试图将该地区的贫困现状作以大体的勾勒,以使得更多的人能了解该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活状况,从而都来关注我国西部农村的扶贫工作。一、饮水问题 称钩驿乡位于定西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仅为420.4mm,蒸发量却为降雨量的3~4倍。春夏两季雨水极少,虽有祖历河的二级支流称钩河从其境内穿流而过,但多数时候水流量极小且水质硬度过高,因此缺水干旱成了该地区发展的致命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借用经济学中对制度缺失可能引发的发展障碍的简要分析,引出对目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制度欠缺的思考,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要从以往的政策性扶贫向制度化扶贫转向的工作思路及新阶段我国扶贫工作制度建设的几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农村消费数据的比较,结合实地调研,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村消费市场不振并非单纯受制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是其背后一些相关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致使农民在公共服务的供给、土地交易、利益诉求、风险应对等方面缺少必要的制度性支持,进而影响农民的未来预期和消费潜力的提升.因此,启动农村消费要首先从制度变革入手,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玉欣 《青海社会科学》2002,(6):26-28,41,42
贫困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根除的社会顽症。对于这一顽症的界定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指标和分类 ,但基本可以达成一致认同的是 :贫困意味着由于自身或外部的种种发展障碍或制约因素而得不到发展机会 ,进而陷入到一种持续的基本生活资料匮乏的生存危机和生活困窘状态。近年来各国政府都在努力采取各种措施 ,力图将本国的贫困人口减至最低。我国自 1994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在反贫困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当代中国的农村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存在 ,扶贫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家庭建设——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家庭的建设。依据相关问卷调查,从婚姻家庭观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与邻里社区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和谐家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一项社会工程,合村并居打破了农村发展的自有逻辑,而在简单化、极端现代主义、急于改善以及市场化等一系列逻辑的推动下,不可避免的带有诸多可能导致其失败的先天不足,而改进的方法就在于从"国家的视角"回到"农民的视角",要尊重农民的实践经验,重新审视乡土文化的现代价值,约束市场的力量,注重规划设计的可逆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近年来农村改革中存在的政策低效问题入手,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分析了偏向性发展是“三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原因,进而引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初始阶段,应该从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入手,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来带动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