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据美国《多维时报》2004年11月25日报道:台湾工研院整合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信息、宽频与无线通讯科技、医疗照护科技与医疗资源等单位,近日正式激活了“远距居家照护服务策略联盟”,这项结盟将台湾优势的信息和通讯资源运用在逐渐老年化的社会,为未来的社会增添更有品质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体撑起正义的保护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是中共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年,“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回顾历史,人类就是在对“发展”和“平等”这两大主题的追逐和摇摆中度过的。处在变革时代的人们,尤其呼唤正义与平等。作为社会福利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过程中,随着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利益的重新分配,部分人民群众在一定时段内出现了生活困难、某些权利得不到很好保障的情况,作为困难群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法律的援助。关爱和援助他们,使他们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也就是为国家和政府分忧解愁,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忧越性。困难群众的权利若长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将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以最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最需要帮助的社会弱者提供最有力的优质法律援助,使社会弱者的声音得到法律的认真倾听,使弱者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使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在社会各个群体得以普遍的实现,维持社会的总体和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00号令,公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同时宣布该条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基金会管理条例》一经颁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公益界和法律界的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对于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使社会分配更趋公平,起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摄抉择分”之止观思想及其具体操作方式的探究,可以使我们认识最初心态之建立(即菩提心),以及对空性的体验(即法假安立)。此种止息妄念、抉择生慧的操作过程或可视为一种思惟结构之改造,因为从本质看,“唯识观行”显然是从“我”之思惟结构转换至“无我”之思惟结构。  相似文献   
5.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首开"六经皆史"之先河,他的著作《史通》中的《疑古》和《惑经》篇,历来被认为是疑经思潮的开山之作。事实上,《疑古》和《惑经》中对经学的怀疑和批判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怀疑经学的权威,而是希望以此冲破当时僵化的解经形式,表达重新解经的意愿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老年人成为最底层低收入群体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l.32亿,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200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进入了老龄型社会。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步入老龄化的,所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传统利益关系的调整与突破,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老年人便首先成为最底层的低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7.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携手庆祝他们的银婚、金婚、钻石婚纪念日,共度幸福美好的晚年;我们也欣慰地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丧偶或离异的老年人开始寻觅情投意合的另一半,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旖旎多姿。然而同时,我们发现老年人追求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近几年来,老年男女(非法)同居(所谓“老年男女非法同居”,是指老年男女双方均有感情基础,且均表示了结合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  相似文献   
8.
在悠悠千载的世界发展史中,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和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传承下来的古代遗迹和古代文物也是这个文明的国度璀璨的珍宝,而且这些历史深厚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方便考证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学资料,由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物的修复是一项艰苦而又烦琐的工作,因为古代的那些精工巧匠基本都服务于显贵士族和皇家,而当时工艺技术条件也有限,所以有很多文物在其建造时就是孤品,几乎没有代替品,这也就更能体现出传统文物修复的意义。而中国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是一个需要创新技术与代代相传相结合的技艺,这是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于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易学就其诠释特色而言,可以分“筮术”易学、“道术”易学、“象数”易学、“图数”易学和“无言”易学。五种诠释特色下的易学,形式上表现为“此消彼长”的不同学派,本质上却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刻性,以及由此深刻性带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易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于它的诠释,曾经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过突出的贡献,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发掘传统易学的时代内涵,构建新的易学诠释体系,必将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