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亚里士多德论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是他的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友爱的基础在于共同性。他强调作为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对朋友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这些思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有可能在今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学术讨论会”综述孙学功武汉大学哲学系和辅仁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学术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1日在武大举行。与会学者80余人,收到论文60多篇,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爱人”思想,本质上是讲“亲亲”,但也包含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友谊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不仅包含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包括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孔子的“友谊”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既可发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相同之处,也可发现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商品经济的发展既可以带来思想学术的活跃,也带来了人们重利轻义的思想倾向。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学是理学家对那时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的一种理性反思。这说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是学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说明真正的理学家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哲学系和辅仁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学术讨论会”,于4月29日至5月1日在武大举行。与会学者80余人,收到论文60多篇,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世纪之末中国哲学的转型与会学者首先就世纪之末的中国哲学的转型展开了讨论。有的学者在题为《走向21世纪:中国大陆哲学的历史性变化》中提出,从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中国大陆的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大陆的哲学研究也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哲学位置的转  相似文献   
6.
冯从吾为晚明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关学在明代的集大成者。其学术特点是继承了关学重会通的优良传统,做到了远接孔孟之真精神,近将程朱陆王而一之,而“其于异端是非之界,则辨之不遗余力”。冯从吾对道家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批判,其学术观念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是完全成立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客观,不科学,因为他看不到道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冯从吾对道家的批判,是冯从吾区别于其他理学家的一个学术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冯从吾对道家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一分为二地科学客观全面地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对理解道家思想的消极历史影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