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绕不开而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即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予以重新界定和论证。 一、关于所有制范畴问题 1.所有制: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范畴 对所有制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制属于法学的范畴而非经济学的范畴。这是因为,第一,所有制既然称为制,就是指制度,是一种法权观念和法律用语;第二,所有制就是指财产所有权,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力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因而属于法学的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所有制有两种用法:一是所有制作为表现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用委托-代理框架分析,原因在于行政权力授予关系是基本的,市场合约关系是辅助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与非国有股"一股独大"相比,特殊性在于蕴涵行政权力授予关系。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实质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人力资本的评价问题,但由于目前对企业经营者采取与职位权力相关的可获取大量限制性财富的做法,降低激励强度。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学和社会发展角度分析,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更在于人的解放。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国有企业中的依附关系,改革20多年来,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削弱了公民的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东北大中型国有企业比较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不仅影响了就业问题的解决,而且导致东北地区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东北三省先后成为社会保障改革试点省份,试点的目的就是"做实个人账户",即养老保险基金中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不被统筹账户占用,根本的途径是扩大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和改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管理层收购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应寻找更加有效的产权改革方式。放权让利显著地改变了国有企业经济性层面的产权问题,但未触动其行政性层面的问题,由此形成企业经营者的剩余控制权具有两重性。国企产权改革应加强相应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有制条件下的国有控股企业与私有制条件下的股份制企业的根木区别在于:在界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关系上,国家是运用职位权力而不是私有财产来界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使用权、支配权决定了所有权的具体运用形式,与通常的所有权决定使用权、支配权的逻辑关系不同。公有制社会普遍地存在着以公权谋私利的可能性,随着政企分开向企业下放权力,减少外部对企业的干预,由国家控制全部经济利润转向国家和企业共同分享利润,从而为经营者使用和支配企业留利创造了条件。在股份制改革中,经营者和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形成了产权股份化和管理官僚化相结合的“股份官僚经营制”。  相似文献   
8.
9.
10.
合作金融体制与商业化经营的矛盾是我国农信社合作制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农信社由合作发展到目前既非股份制亦非合作制的"四不像"现象存在着"去成员化"的内在机理。农信社推行股份制改革是破解合作金融商业化困境的必然之举,但这一改革却无法实现公司治理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均衡。农信社通过股份制改革会强化来自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双重硬约束,使之在"三农"金融市场定位内部进行市场细分和结构调整,即缩小对传统农户的信贷供给,转而增加对商业化农户、农村企业和组织以及其他为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金融供给,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单位的农户的金融需求抑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