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唐西域记》所载与佛本生故事相关的窣堵波,凡十七处,文中选择了其中的五处,通过与相关佛教经典及印度文献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些遗迹都是某一佛本生故事的最初上演之地,亦皆反映了相关经典的戏剧表演背景。六群比丘表演佛本生戏剧的事实,说明本生经可能都是在相关戏剧表演的基础上形成文本的。  相似文献   
2.
《关雎》 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 《关雎》 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 她教给年 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 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 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 达成性情之平和, 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止的淑善。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五行》 以及 “上博简” 《孔子诗论》 都只是用诗, 与 《关雎》 之义没有直接关联。 《史记》 “周道缺, 诗人本之衽席, 《关雎》 作” 和 “周室衰而 《关雎》 作” 两条材料, 习惯视作 《关雎》 讽刺说和诗篇晚出的关键证据, 但历来对这两则 材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之弊, 属于严重误读。 《关雎》 是周人制礼作乐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 表征了周文 化的礼乐精神和对女子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运用审美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古山水诗与佛教思想的关联,得出结论:陶渊明<饮酒>其五之"心远"与罗什注<维摩诘经>有关,"忘言"则与著名的"维摩之默"相类.谢灵运在<维摩诘经>"离我我所"思想的启迪下,将传统"以我观物"的山水观照方式发展成为"以物观物".极大地丰富了古代山水诗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5.
不同经典中央掘故事的演变,表明这是一个不断被增饰、编创和表演的故事.<央掘魔罗经>所载央掘故事本身的结构、情节、角色、偈颂,以及<贤愚经>、<增一阿含*须陀品>的援引、<大唐西域记>央掘舍邪之处的记录,证明本经的本源形态是一场戏剧表演,本经是戏剧性的佛教仪式演出的实际记录.这在佛经(尤其大乘经典)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诗文复古运动的一部分,明代古乐府创作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色,其中以李东阳、李梦阳和李攀龙三人的创作最具代表力.李东阳古乐府句律以"三三七"为主,与后来李梦阳等大倡"真诗乃在民间"稍有不同,其创作使咏史乐府一体在古代乐府创作史中占据一重要地位.李梦阳古乐府高度关注社会现实,其"尺寸古法",继专注于咏史的西涯拟古乐府之后,在古题新创、自创新题、综合古乐府之题义、继承古乐府之句法等多个层面丰富了古乐府创作."临摹帖"、"影响剽贼"、"止规字句"等,实则是李攀龙主观设定的古乐府创作追求,其主要方法是摹仿古辞之程式和运用程式拟写.与宋元古乐府创作同当时礼乐文化建设存在或隐或显的内在关联不同,明代古乐府主要是在文人案头诗歌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层面展开的,更多地体现了明代文人在文本和诗学层面复兴古乐府的努力.这可能也正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最为重要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早期佛教与表演艺术的关系可以从教内和教外两个角度来加以考察。由于教内稳定的需要,早期佛教引入表演艺术用以调节僧尼在男女之情和娱乐艺术两方面的欲望。由于吸引世俗信众的需要,早期僧伽内部的诵经和面向在家信众的说法仪式中伎乐成分逐渐增加。由此揭开了佛教表演艺术发展的序幕。早期佛教表演艺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僧尼参与世俗化的伎乐表演的情形愈加习见;二、供养仪式音乐的戏剧因素逐步增强。以上事实,确立了佛教的通俗化趋向,这对佛教由部派阶段发展到大乘阶段可能存在重要影响,并且也规定了许多大乘经典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东晋诗歌,刘勰等人确立的“玄言——山水”的讨论模式是千余年来研究者们共同遵守的轨范,它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东晋诗歌发展的真实面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制约了东晋诗歌研究的进程。本文从古代音乐史的角度出发,运用音乐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力求对东晋诗歌作一新的诠释。本文认为,玄言诗主宰东晋诗坛,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也在于东晋一朝官方音乐的缺失和音乐活动的贫乏。而伴随着庶族皇权的兴起,社会中下层民众的审美观念被承认并得到普及,才唤起人们对中朝音乐和新音乐的热情,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元嘉诗歌正是在这一氛围中登上诗坛的。本文的目的不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东晋诗歌发展的问题,而在于提供一种诠释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宗教学与文艺学理论,探讨经学章句与佛经科判及汉魏六朝文学理论的关系,得出结论:章句直接影响了汉魏六朝的文学理论,并且在解经体制上启发了科判,而成熟的科判则反过来在义解和术语两方面影响了六朝隋唐的经学义疏,章句和科判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学的程式化特征主要体现于歌辞作品当中,同时于一般诗歌和变文等诗体作品中也大量存在。程式的使用在中国汉魏六朝时期的本土诗歌中已经有所表露,但尚未表现为普遍特征,其作品一般篇幅不长,构成也较为简单,这些都与敦煌文学中的程式表现大相径庭。研究认为:敦煌文学作品与佛教的亲缘关系,敦煌写经中对中古汉译偈颂程式的充分反映,皆表明敦煌文学的程式化特征源于汉译偈颂。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层面来看,汉译佛经偈颂这一行为,使《诗经》时代的口头诗学传统在经历了中古文学数百年的断层之后,重新在作家书面文学领域获得了部分的继承和发扬,而敦煌俗文学则正是沟通二者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