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音乐社会身份的厘定,是学术界较为缺少研究热度的一个问题.以传统音乐观念及理论为考察对象,从中抽取传统音乐本身社会角色演变的痕迹,在描画这一流变轨迹的同时挖掘深层次的哲学、美学支撑,是切入的主要思路.中国传统音乐社会身份的变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神灵音乐"向"人伦音乐"的转变,即上古神灵崇拜意识下的神性音乐到先秦、两汉儒家"礼乐"观;其二,魏晋六朝以"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音乐理性的建构,以及由此对原始儒家"人伦音乐"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从审美角度重新认知汉魏六朝咏物赋,是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抒情方式及自然审美经验新变的重要途径.在创作方式上,汉魏六朝咏物赋通过把原始自然审美观念作用于对物体及精神层面的摹刻,使"体物"对象得以延展,从而为中国传统审美视域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汉魏六朝咏物赋的表现对象从目力所及之物向外部自然推展,体现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和俗...  相似文献   
3.
叙事学的多元发展为研究当下文学生存景观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本文着重梳理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叙事学对文化意义诉求的波折历程,廓清这一文化诉求对当下合理文学样态构建所产生的影响,廓清其间两次变迁的不同实质,进而探寻理解新世纪文学特殊境遇的合适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当代维吾尔文学正经历着空前繁荣的局面,然而,对于维吾尔文学作品的翻译及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意识形态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维吾尔文学翻译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翻译维吾尔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向世界展示这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民族文化成果,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新疆。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的启蒙与完成经历了漫长的动态过程。与已有研究对《山海经》山水所作的"地理山水"、"神话山水"、"文化山水"的解读相比,审美经验的阐释路径使得《山海经》在中国传统独立山水意识诞生旅途上的意义更为明朗,《山海经》所蕴含的"山水"资源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山海经》以空间引领时间的独特方式及山水审美张力的构建,实现了对审美经验的早期祛昧。尽管距离山水在魏晋时期所实现的审美独立还有一段距离,但《山海经》所提供的平等、包容的审美质素却为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独立作出了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于考察音乐的社会身份转变,中国传统乐论具有标本性意义。传统乐论经历了从上古神灵崇拜意识下的神性音乐到先秦、两汉儒家“礼乐”观,以及落实到魏晋六朝“声无哀乐”论启发的音乐理性的皈依;完成了从审美意识形态之乐向赋有音乐理性的音乐本身的回归。中国音乐美学观念在神性与理性之间徘徊。同时,传统乐论中表现出的音乐社会身份的流变,也遗留了一组矛盾关系:审美意识形态下音乐主流地位以其音乐理性的丧失为代价,而音乐理性的获得之时也意味着其淡出社会主流逐渐边缘化过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已成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学前教育高职院校在实施正规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展体育课的必要性,也要使学生明确学习体育的意义,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体意识,以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8.
体育消费作为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人们体育需求的增加而在不断增长,已慢慢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体育消费者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该通过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转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提升体育消费服务质量、加快各类体育设施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广大居民体育消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从上古经春秋战国、两汉,直至魏晋六朝时期,中国音乐美学观念在“他者”与“自性”之间徘徊,历经从被神规定的音乐、被人规定的音乐,到被“自然”规定的音乐的自身定位的历史流变,完成了从作为娱神或礼制与伦理等审美意识形态工具的“他者”,向作为音乐自身的“乐之为乐”的转化。作为转变核心的“自然”的意义,则由外在自然逐步转化为主体内在性情之自然。同时,“乐”的回归悖论性地导致了其边缘化的历史命运,具体表现为有明显娱乐性质的宫廷音乐、配合文人主观情感抒发所需的文人音乐,以及仅为装饰宗教仪式的宗教音乐这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先秦《春秋公羊传》、《庄子》、《天问》三部典籍,蕴涵丰富而被长期忽略的“问答”形态。作为重要的思想对话方式和意义生成途径,“问答”在其意义体系建构、意义生成状态等多方面存在思想视域的差异,显示出其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对“问答”形态时间观念的分析,是理解其差别的关键。关键词:“问答”形态;意义体系;思想结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