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学术史处在中国学术史的转型时期 ,这一特殊历史语境决定了其中任何学科的学术探索都必然具有“承继与开新剧烈冲撞”的特征。民间文学的现代研究亦是如此 :一方面 ,推崇和建构民间价值 ,发掘民间文学文本 ,并从多学科角度予以探讨 ;另一方面 ,民间、民间与官方 /权威 /正统等基本理论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却一直存疑不清。前者侧重开新 ,后者则更多倾向于承继传统 ,既有价值体系的 ,也有学术方法上的 ,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本体失落的理论缺失 ,这一学术史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守华先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民族立场,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他相继完成的5部故事学著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故事学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个性--整合与原创,这既是刘先生学术品格的基本维度,也是他在中国故事学领域倡导并积极实践的意义独特的学术理念.这对于当代学术界重申学术创新、强化学术品格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种意义上 ,现代语义中的神话只是原始神话的语言形态。要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之源的神话 ,仅仅着眼于神话的语言形态是不全面的 ,甚至是非本质的把握方式。文章尝试从本文与文本两个视角探讨神话定义 ,在艺术本体、传承主体、文化功能和思维机制等四个层面上重新阐释神话的本质属性 ,认为神话具有多维性、民族性、神圣性和不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表演媒介对<白蛇传>的演绎,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也有较为独立的表达系统,在塑造故事空间这一方面,将语言想象中的空间具象化,而且在导演与演员的创造性发挥方面也给定了故事空间的具体性与地域文化的个性,从而为<白蛇传>的广泛传播与深刻变革提供了媒介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冯天瑜先生认为:神话资源转化与其他传统的、古典的资源转化一样,具有文化延续的必然性;神话资源转化过程有一个诠释学问题,在诠释学范畴内讨论神话资源转化,必须警惕两种倾向,一是过度诠释,二是否定诠释的可能性;神话资源转化既要坚持资源的本真性,又要坚持资源在当代的可转化性,只有如此,神话资源转化方能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民俗层出不穷,可分为反传统型、时尚娱乐型及网络民俗等等。新民俗产生的深刻根源乃是文化的转型。中国文化传统所面临的异质文化具有的消费性、物质主义等特征,内在决定了新民俗的狂欢化趋向,追求个性自由、大众共享等理念也易导致狂欢化,当然,节庆习俗本身也具有纵情尽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获取生态神话母题的当代价值,深刻认识和顺应生态环境规律,创造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化身型虎故事由两大核心母题构成,即“虎皮”母题和“虎文”母题。其中“虎皮”母题展示了下层文化主体投射在人生旅程中的祈福心理与巫术效应;“虎女”母题则呈显出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密切联系的畸要审美和生殖崇拜心理,透视了我国古老文化元素不朽的生命魅力与深远意义。对化身型虎故事的母题研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虎故事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虎故事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虎故事可分为斗虎型、化身型、义虎型和其他类型四大类。文章阐述了虎故事在中国的分布特征.认为中国虎故事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展示了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及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并对后世的志怪小说和传奇小说起到了借鉴作用.还具有审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