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是记录文化的工具,也是民俗文化的构成要素。陕北方言是黄土地锻造的,它不仅积淀着陕北文化,而且体现着陕北文化。透过这种独特的方言艺术,可以回溯曾经的陕北历史,领略精深的陕北民俗,解读淳厚的陕北人性。陕北方言凝结了陕北人的智慧,也雕塑了陕北文化。  相似文献   
2.
陕西商南很多人是从安徽安庆移民来的,说的是蛮子话。参照相关方言材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考证了商南蛮子话说法的由来,描写了蛮子话的语音特点,并结合人口来源在方言地图上将商南蛮子话归到其祖语赣语怀岳片中去。  相似文献   
3.
~~陕西延长方音说略@孟万春$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1]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1). [2]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 [M].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 [3]刘育林.陕北方言略说[J].方言,1988(4). [4]侯静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温端政.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J].语文研究,1997(2).延安大学 YDK2 0 0 3- 0 2科研项目的部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陕西商洛方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洛人口根据移民来源的先后可分为两批,一批是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市县城市广大地区,讲此种语言的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明代移民至此较早的"大槐树人",他们以主户自居。另一批是第二次移民高潮来陕的人,他们的祖先于清初伴随着"湖广填陕南"的浪潮从江南和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入陕定居,故被称作"客户人",其名称和"客家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商洛的本地人还称"下湖话"为"蛮子"山蛮子"鬼蛮子",下湖人则称本地话为"瞎家伙话"爪子话"奤子话"。在相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称谓的说法作出了相应地解释。  相似文献   
5.
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陕南方言本地话和下湖话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方言在密切接触之后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发生语言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层阶性.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最容易发生变化,其次是语音,语法是最稳定的,也是最难改变的.而且,语言各要素的内部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语言变化的阶差.  相似文献   
6.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县境内方言状况十分复杂,主要有三种方言即本地人所谓的"蛮子话"、"奤子话"、"爪子话"。清初,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运动",大量的安徽、江西、湖北等江南人移居于此,形成了商南人口的主体。这批移民及其后裔讲的是南方"蛮子话",与县城奤子话区别很明显。文章描写了商南蛮子话的语音系统,列出了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7.
语言接触现象十分复杂,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变化产生影响,从而制约着语言变化的方式、程度和方向。影响语言接触的决定性因素有两方面,社会因素和结构因素。汉语方言变化有其内部结构原因,但真正推动其变化的是社会文化力量,它的发展变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汉语方言接触的深度和广度的社会文化因素很多,以陕南方言作为语言接触的视点,归纳出制约或影响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讨论了介词结构“在 处所”在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这些要素的制约作用并不是相同的,其中句法、语义、处所的空间类型是强制的,语用中的语篇因素是半强制的,而表达者的个人风格对句式的选择是非强制的。最后,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阐明介词结构“在 处所”在句中分布的格局早在宋元时期已经确立,是汉语逐步发展、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平面探讨了“在”字句在语境中突现出来的语用价值和特点,并指出动作“在”字句和状态“在”字句在语用特点上的不同,以及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信息结构模式。动作“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状态“在”字句的信息结构模式是“新信息——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字句可以分为A、B两类句式,每种句式还可进一步分化。两种句式的语义内容不同,分化后的句式有其个性特点,但二者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其中,A1式的动作句与B1式的动作句存在变换关系,A1式的状态句与B1式的状态句存在变换关系,非常整齐划一,并且语义内容基本吻合,但二者所强调的语义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